临汾新闻网讯 为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洪洞县从创优金融环境入手,当“红娘”、搭“鹊桥”,为银企合作构建长效对接机制,初步形成政、银、企共同参与、经济金融共同发展工作新格局。仅8月7日,洪洞县银企对接会上,洪洞工行等3家银行分别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等7家企业现场签订2.1亿元的贷款协议。像这样的银企对接座谈会及工作会议,今年已开了3次,这只是今年以来洪洞县创优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煤炭产业从巅峰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洪洞作为煤炭大县,一样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尤为突出。企业“贷款难”,银行却“难放款”。以上半年为例,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3.2%,比全省62.4%的存贷比低19.2个百分点。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所需资金,金融机构该放的钱放不出去。形成这一怪圈,原因何在?洪洞县政府与金融部门联合调查发现,不少企业颇具发展潜力,但因与金融部门缺少沟通、或管理不规范等,多种原因造成贷不到资金。银企互动不够,没有建立起发挥作用的对接平台,成为制约银企双赢的主要症结。
创优融资环境,政府责无旁贷。年初,洪洞县从强化领导入手,调整充实金融管理工作领导组成员,专门成立金融工作办公室,确保金融振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运转。县发改、经信、中小企业、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为银企双方加强联系、对话沟通尽力创造机会;县国土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帮助企业尽快办理土地使用证,为企业办理抵押铺平道路;县国税、地税部门抽出资深财会人员,深入基层,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支持帮助企业步入管理正规;工商、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围绕各自职能,督促指导企业进行规范化运行。县金融管理领导组成员单位相关工作强势推进,使企业抵押担保落实难、企业管理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得到有效改善,融资生态趋向优化,为企业贷款提供了便利条件。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放贷33.4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和支持“三农经济”贷款额分别达27.2亿元、20.7亿元。近日,洪洞县联社、洪洞中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46家企业还达成12.97亿元的合作意向。
围绕进一步拓宽银企合作路径,洪洞县正在建立政银企信息共享机制、金融经济运行形势研判机制、银企项目融资推介机制、金融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机制等四大长效机制。定期推介、发布全县重大基础设施、“三农”、中小企业等建设项目及融资需求。每季度召开一次金融经济运行形势研判联席会议,分析研判企业和项目贷款需求状况,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中重点和难点问题,安排部署季度信贷重点支持方向、贷款主要投向等。深入各金融机构和企业调查了解资金供需情况,及时组织银企项目融资推介、洽谈、签约,督促落实银企签约项目贷款的发放。
在做足银企对接这篇大文章的同时,洪洞县还注重发挥资本市场“加速器”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指导县域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众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主食加工指定企业之一,下设石磨面粉厂、荷叶茶厂和一家国家级莲藕专业合作社,其“洪洞莲藕”品牌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及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但资金短缺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今年4月,洪洞县招商局组织众一公司参加“上海金融机构与临汾企业专题对接会”。众一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中小企业。据了解,山西华翔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普泰发泡铝制造有限公司、恒信昌小额贷款公司等县域多家企业正在进行“新三板”挂牌前期运作。(孔小平 李安安)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