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文婷) 春暖花开的四月,正值春耕春种好时节。4月15日,记者来到了洪洞县万安镇曹家庄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在村民李安保的田间,一款名为“生地株距器”的独特工具格外吸引众人的眼球。
生地株距器是一辆由废旧自行车改装而成,外形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同时还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很适合在农村耕作中推广应用。
李安保今年58岁,从2002年起,他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从2006年至今,在他的细心经营下,双赢药材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19户、1600亩,主要种植生地、远质、黄芩等,销售到河北、安徽等地。李安保常年在田间地头摸索经验,探寻致富新路。“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提升生地产量?”李安保绞尽脑汁,想办法、做实验,反复在田间进行测试,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2014年2月,正值初春备种时节,这时他想到了利用废旧的自行车车把与前轮做主体工具,并将收割机的锯片焊接到轮毂上,因为锯片的高度刚好与生地种植深度相一致,并经过对收割机的锯片进行改良,克服了锯片不能深入土壤的难题。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轮毂上的锯片是每15厘米一个,确保了株距的等距准确,大大提高了生地的产量。
望着眼前的108亩生地,李安保满怀欣喜地说:“我的发明用到了我的农田里,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农民的价值。这个株距器能有效地提升生地的产量,并达到一定的效益。以前种植生地,全靠人工种植,一人挖坑、一人填种,平均一人一天只能干2分地,而且那时没有测量工具,仅靠人工经验去估摸生地种植株距,这样一来,产量不仅没有保证,而且效率降低,收成一般。可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个株距器,它可以准确地掌握生地之间的距离,并且省时、省力,平均一人一天能干3分多地,效益远远超过之前。”
“当我真正使用所发明的株距器在田间进行操作时,有许多的村民前来围观,大家看到了我这个发明能准确地把握生地的距离,省时、省力,效率非常高,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李安保激动地说。
头条点评
为农民发明点赞
洪洞农民李安保热爱发明,农闲时间痴迷于机械设备创造发明,在发明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多次返工,最终发明了既省时又省力的生地株距器,受到了当地农民的一致好评。他是一位普通农民,凭借着多年的农业生产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钻研,设计出了经济实用的“株距器”,我们为他的做法点赞!说起发明创造,或许大家会认为遥不可及。其实,发明创造并不是难事,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处处留心,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本版主持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