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五一东路“脸谱大桥”,连接市区东部城乡,可以说,自2014年10月份竣工通车以来,它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东西方向的交通压力,更因其雕刻的3581个脸谱,而逐渐成为临汾的一个新地标性建筑。然而,正当人们还沉浸在大桥开通所带来的喜悦之时,却因为垃圾的频繁光顾而让这条康庄大道蒙羞,给周边居民带来苦恼。
梳理本报近来的报道不难发现,脸谱桥桥东从遭遇垃圾堆积如山,到垃圾被清理,近日又出现了“垃圾被转移绿化带”的现象。记者不禁想问,垃圾频被转移,根源在哪儿?记者在脸谱桥附近走访发现,频频出现垃圾的地方位于与尧都区贾得乡周家庄村交界处。由于周家庄人口密集,且位于城乡结合部,因此在此处做生意的流动小摊特别多,人流增多,资源消耗的空前激增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垃圾产生量的持续攀升。垃圾该如何处理,这一现实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该村垃圾站点在村子南边,有多数居民反映,由于垃圾点设置的位置比较远,在冬天的时候他们会选择“攒堆”清理。夏季天气热,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极易变味,而专门抽出时间去倒垃圾又得花费较长时间,于是就近处理的想法使他们成为了此前报道中“脸谱桥东垃圾堆如山”的始作俑者。
为了防止村民在脸谱桥东倒垃圾,周家庄村委会在村民倾倒垃圾的地点,树立了“罚款牌”。自牌子立起来后,垃圾没了踪影,可见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垃圾毕竟需要处理,它们被转移绿化带从另一方面揭示了一个问题,即罚款是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一个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如果垃圾点设置得科学合理,居民们倒垃圾能够省时省力,那么乱倒垃圾现象便会有所收敛。
说到底,要想根除不文明痼疾,除了市民自身需要提高文明素质外,对我们的城市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处罚的同时,积极跟进,积极探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亢亚莉)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