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一条条崭新的道路上,配套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盲道,为盲人出行提供了方便。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占用盲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多数盲道变成“忙道”,有的被停放的车辆“淹没”,有的被附近的商贩随意占用,有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是为了方便盲人朋友出行而设置的盲道,却频频遭遇尴尬,成了城市文明的“盲区”。
作为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城市“导向标”,盲道的设置体现了一个城市对身在其中的盲人的人文关怀和体恤,也是丈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尺之一。看不见色彩的盲人朋友比我们更渴望走出家门,融入到社会之中。但盲道被占用,使得他们的出行变得危险重重。本月3日,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3周年之日,据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着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比如像城市盲道,或管理维护不到位,或“断头不通”,或“看得见却用不了”……令人心忧。看来,盲道”变“忙道”的问题普遍存在,也确实应该引起各方关注。
一条窄窄的盲道,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在盲人的世界中,则是一条绿色的安全通道。反思解决“盲道”成“忙道”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让已经建成的无障碍设施正常发挥出应有功能,市民也应该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身修养,换位思考,用心去体会残障人士出行的困难,真诚的为残障人士出行献出自己的一份关爱,不仅做到自己不随意霸占盲道,当发现他人占用盲道时还应该予以规劝或制止。
畅通盲道,尽你我之力为身边的盲人朋友创造一个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这是每一个市民的义务与责任。(晓琳)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