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笔者听说某学校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暑期作业:陪伴老人。这项作业可简可繁,可大可小,看似简单,却有一定难度;看似平常,却又意义深远。
无论城乡,很多孩子都由老人带大,熬到孩子上学,老人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也不免生出从热闹到寂寞的失落感,对儿女的情感依赖越来越强烈。让孩子利用假期时间陪伴老人,是对老人长期抚育的一种感激和报答,更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感恩心的极好途径。某校将它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通过具体周密的设计与安排,使陪伴老人成为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积极美好情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担当,学会为他人服务,学会创造和谐氛围等;当然,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提升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巩固所学文化知识等目标。
据悉,陪伴老人的假期作业有如下内容:给老人讲自己喜爱的故事,读学过的或需要预习的语文课本,听老人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等。作业还提出了让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要求,比如擦地、擦玻璃、做饭、刷碗。还可以让自己把学过的简单理化实验向老人做些展示汇报,比如用喷壶喷水看彩虹、用放大镜聚光点火柴、鸡蛋壳和白醋制取二氧化碳等。
当然,最有意义的陪伴作业应该是“倾听”。
孩子倾听老人讲年轻时的经历,对自己而言也能吸收不少人生经验和教训。当然,倾听也是一门艺术: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着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老人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等。当然,有的老人健谈,讲述事件像讲故事一样,不仅能让孩子顺利完成访谈,还能吸引住孩子;而有的老人不善言辞,只有只言片语,这又在考验孩子的耐心了。
陪伴老人这项假期作业对学校来说,大而言之,可归入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范畴;小而言之,可放到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范围内。对一个家庭来说,必然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密切感情与联系。目前,孝敬父母的美德美行仍需要大力宣传,更要借助有意义、可操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载体来推进,而暑期陪伴老人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郭璞)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