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天津港爆炸事故后,不少网友到马云微博下评论“逼捐”。部分网友言辞激烈,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等等,令人惊诧。(8月16日人民网)当前,社会戾气深重,这不仅体现在频发的恶性暴力事件,也体现在毁人于无形的网络暴力,逼马云捐款即是如此。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善是一项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业,也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然而,慈善捐款属于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不应任其他人左右。显然,逼捐以慈善为噱头,字里行间却充斥着网络暴力。被裹挟了的慈善如同一个道德大棒,随意挥舞,使人难以招架。正如评论已普遍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一种社会仇富心理在作怪。
逼捐者以慈善者自居,其心其行却分明是一种伪慈善。其实,被逼捐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以往但凡有天灾或人祸,网络上就会迅即出现一段话,或是一张“xx表”,其中详列了谁谁一年赚了多少钱,谁谁没捐款,谁谁捐得少,既而在网络空间渲染起一种仇富情绪,乃至民族情绪。与此同时,我们也见识过某些明星被逼无奈“就范”后,同样被人挑刺,认为不主动,缺乏诚意。面对慈善话题的指责,被逼者往往有口难辩,俨然成了弱势群体。
慈善不以捐款多寡而论,但有必要罗列几个数字来驳斥那些逼马云捐款的人。倘若从创造社会财富、依法纳税,以及为“大众创业”提供平台来说,马云和他的团队的贡献更不可用金钱来衡量,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更为广义的“慈善”呢?慈善不是富商巨贾的“专利”。当前,重在通过营造行善积德的社会氛围,使慈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善引善,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一崇高的事业之中。被逼迫的“慷慨解囊”,抑或是种种慈善作秀,都与之相悖离,不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文/孙宗林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