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转型升级 紧盯发展质量
——四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转方式、调结构。现今,我市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切问题,根本上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时至今日,这些矛盾和问题,已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而狠抓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振兴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的一剂治本良方。其快与慢、好与坏,攸关临汾长远发展。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聚力夯实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利用“两化融合、互联网+、工业云平台”等先进信息技术,促使传统产业“量不增加”但实现“质的提升”。煤炭行业,要充分发挥我市焦煤资源稀缺性优势,突出临汾主焦煤品牌,积极筹建临汾焦煤集团,增加我市在国内主焦煤市场上的话语权。焦化行业,要按照“稳焦兴化、焦化并举、上下联产、以化领焦”的思路,严格控制焦炭总产能,促进装备水平的提升,推动置换升级大型焦炉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冶金行业,要重点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装备水平提升、产业整合重组“三大工程”。电力行业,要积极发展高效、清洁绿色煤电,培育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优化调整电源结构。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务必要同步发展壮大现代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要围绕醇、烯、气、苯、油、氨等产品,发展精细高端化工。现代装备制造,要充分发挥我市铸造业资源优势,围绕“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群化、技术自主化、服务网络化”,推动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加快新能源汽车、铸造、锻造等战略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要按照“安全、绿色、经济”的要求,重点建设永和、大宁、吉县煤层气开发,以及永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项目。新材料产业,要促进有色金属材料大项目的落地开工,以及铜金属材料的延伸加工项目。新医药产业,要以道地中成药为特色、以专利特效药为拳头、以新药研发为重点,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着力实施节能重点技术装备、半导体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装备等工程。
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前沿产业,切实加大创新力度。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科技、智能化高端制造、遥感遥控、空间科技、通用航空、大数据应用等多个科技领先、辐射面宽的领域,使我市工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要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众创空间,建设一批“互联网+”新型“孵化器”。要优化人才发展战略,加快补齐人才短板,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完善本土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创新型人才落户临汾。
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智慧,而这项任务又是临汾振兴崛起的“必答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有久久为功的耐力,不为速度的一时波动而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排除各种干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地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市工业总量挺进全省第一方阵,使临汾成为中西部地区工业大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