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10月25日)刊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邛崃太和乡吴家,从1953年到今天,家中三代共7人连续63年担任本地乡村教师,默默坚守着大山。学生就是我们的眼睛,走出大山替我们看世界”是三代人最大的满足。
读罢这则新闻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远比栽种一棵树要难得多。吴家三代人心怀大爱,奉献山区,这种精神魅力就叫“坚守”。笔者认为,坚守”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二是要守住良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坚”不“守”,就有可能迷失方向;只“守”不“坚”亦不会太大成就。太和乡吴家三代人不仅做到了坚持,还守住了自己的良心——全力成就自己的学生。
反观当下的社会,有的人面对自己的职业时,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缺乏恒久之心,以致丧失了很多机遇而碌碌一生;有的人面对金钱、美色、权利的诱惑,沉不住气了,心里不平衡了,拍桌子、摔板凳,以致丢掉了底线与良心而一步步滑入深渊。这些都是“三观”不正、精神“缺钙”的表现,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更谈不上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身处哪个领域,太和乡吴家三代人63年的“坚守”精神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学习他们做事有一颗恒久之心,学习他们甘于清贫寂寞、乐于奉献自己、成就别人的崇高境界。这样的“坚守”才会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魅力。(陈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