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新,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垃圾池规范,公厕设计美观……今天,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梨乡小城景象。这一幕正是近年来隰县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取得的可喜成绩。
2013年,隰县深入开展了“城乡管理年”活动,以县城为中心积极探索新机制,推行县城主要街道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分片承包运作模式。半年来,广大环卫工人努力发扬“包得臭乱脏,换来万家洁”的精神,发挥美化、净化城市排头兵的作用,使隰县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受到了市民和外来客人的赞誉。
由于近年来隰县城市面积增加一倍,城市保洁面积相应增加,环卫工作量和难度增大,硬件设施滞后。全县80多名环卫工人担负着大约64万平方米主次干道、市场周边、街巷、小区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作业任务,平均每人清扫约7600平方米,比国家规定保洁面积超出了近3倍。长期以来环卫工人干活多少、质量高低与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不能很好挂钩,由此产生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出工不出力等种种消极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卫事业的发展。
为加快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步伐,该县城管中心结合县情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建立新的体制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一是对内实行公开承包,择优选取有实际经验、工作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承包,并与承包人签订为期一年的承包合同。二是推行路段承包市场化运行机制,将城区分为一类保洁、二类保洁和三类保洁,在“城区”推行“城区收集、乡(镇)中转、村处理”的清运模式,提高清扫保洁质量。三是每月根据考核评估选出连续三个月清洁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奖罚明确,连续三个月最后一名的将取消承包,形成了任务有分工、人人有责任的环卫保洁责任机制。四是将县城分为九大责任区域,每个区域定人员、定工作量,把清运、保洁统一管理起来。全县9个管理区中承包人女性居多,由女子清洁督查分队进行督查,提升环境卫生清洁度。五是城管中心专门成立了督查队,实行全日制巡回保洁。六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节日奖励、加班补助等等;每年举行一次环卫表彰大会,大张旗鼓的表彰在环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队室、先进个人,让环卫工人的事迹上电视、上报纸,让环卫工人更有尊严感和荣誉感。七是加大硬件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增加垃圾运输车4辆,铁制保洁车多辆,100余个垃圾桶以方便广大市民。
承包半年多来,该县城管中心管理激活、体制理顺、干劲高涨,县城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大变化。该县城管中心主任王东明说,自今年3月份建立承包模式后,城区街道环境明显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尤其是重点路段,分片承包后,垃圾点边上再没有垃圾成堆的现象。县城管中心监察大队长郭玉平说,在环卫保洁这块,采取机械清扫、洒水和人工保洁相结合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保证防暑降温资金全面落实,在高温期间,每月按时给环卫工人发放高温作业补贴,同时根据高温情况,适当调整工人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工人在12点至下午2点高温时段的作业时间,给环卫工人发放草帽、风油精、白糖、藿香正气水等防暑必备物品。环卫工海珍大姐告诉笔者,以前上班就是应付差事,随便扫扫早早的就回家了,也没感到有什么压力,就是有领导来检查会临时忙一会儿。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天早早的就从家里出来清扫自己的区域,一整天都得保持自己清洁的区域干净整洁,积极性、责任心比以前增加多了。(通讯员 张瑞强 郑梦荣)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