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长波)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扎实开展“项目见效年”活动,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项目建设已经成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今年我市共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903项,总投资4368亿元,其中省级66项,市级317项,县级520项。截至目前,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13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已累计投产项目511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这些投产项目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元,利润56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安排就业23175人,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项目建设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除参加能博会、晋商大会等高端平台进行招商外,还采取小分队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积极开展自主招商,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特别是我市围绕非煤产业和新兴产业,突出产业项目招商,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先后引进了总投资148亿元的梅亿电动车、68亿元的华正碳纤维、25亿元的德迅电梯、20亿元紫金山风力发电、15亿元的30万吨煤机装备配件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建设已经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推力。我市以项目促进结构调整,以项目推动产业转型,把项目工作的重点放在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上,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互补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今年在培育新兴产业上,我市重点实施了山焦60万吨烯烃、新兴际华30万吨高端铸件、铃木电梯、鸿鼎新材料、三星精密制造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
项目建设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我市把民生项目放在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启动实施一大批民生重点工程。我市确定的省、市383项重点项目中,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等民生类项目就达179项,总投资151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8%。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大西高铁、中南铁路、临汾机场、霍永高速、吉河高速等重点工程。目前,大西高铁已建成通车,临汾机场年底将具备通航条件,中南铁路、霍永高速年底也将通车,临汾公铁空立体交叉的现代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规划建设了景观大道、滨河东路南北延、五一东路、中大街南延、滨河西路北延等城市道路和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城市道路工程年底大部分都将投入使用,城市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将得到缓解。
同时,我市还实施了一大批教育、医疗、环保、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重点民生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