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晓琳)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文明的城市环境
文明的城市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首要体现,也是每个市民所向往与享受的幸福所在。
“城市文明是许多个人文明的结合,只有把一些人不和谐、不文明的行为消除了,才能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市文化系统退休老干部杨先生对记者说:“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虽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城市文明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与文明人、文明城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还是要在这方面做出大努力,狠下大工夫。”他认为,要提升临汾城市文明水平,必须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在公交站亭、路灯牌、一些公共宣传栏上广泛拓展宣传阵地,用多种形式来弘扬城市文明。可以选择性地在广场、公厕电子屏上播放励志宣传片、宣传口号,派发文明宣传手册,倡导市民讲文明、讲秩序。
原山西师大城市环境学院教授、硕士导师马志正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文明程度越高,人本意识越浓,这些也体现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比如说在公路上过斑马线。在国外的很多地方,行人过斑马线是很安全的,即使有汽车经过,司机也决不会按喇叭催促行人,而是要等行人走过去;而我们这里,是机动车无视行人的横冲直撞,抢道疾驰。马教授说,文明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只有不断倡导,文明效应才会越来越好。一个人,当他来到一个文明的城市,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检点自己的行为:如在一个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行走,他不会乱扔果皮、不会随手丢下手中的烟头。他会将果皮和烟头丢在路旁的垃圾箱里。而在一个到处都是垃圾的街上,即使是一个文明素养很高的人,他也可能将果皮和烟头随手扔在地上。所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文明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培育公德意识 从改变市民陋习抓起
创建文明城市要从改变市民不文明的陋习做起。家住市区体育街的陈德祥老人说,近年来,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宽敞的街道,林立的高楼,美丽的彩虹桥,典雅的古城公园,宜人的汾河美景,当我们徜徉其中,感叹城市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却发现,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我们身边:整齐的街道后面,还有太多的污垢;时尚的霓虹灯下,还有随处可见的陋习……陈大爷认为,要使我们的家园文明整洁,必须从点滴抓起,培育市民的公德意识。比如,不随手乱扔纸片、乱倒垃圾;不带宠物进入公园、饭店等公共场所;行车遵章守纪,不乱闯红灯;看到乱贴小广告等不法行为能及时制止等。陈大爷说:“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制度上加大管理力度,而且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以身作则。所谓‘个人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文明落脚在自己身上,从小事做好,从身边事做起,那么我们的城市就会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近年来,临汾的公厕建设走进在了全国的前列,然而,小小公厕在给万千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却面临着公用设施被偷盗、水资源浪费、厕纸随手扔、门板上涂鸦等管理难题。如何规范市民如厕行为,成为破解城市公厕管理的“瓶颈”。一位姓陈的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公厕的卫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自觉维护。因为,公厕管理不可能像商场一样,通过监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她真诚地希望,人们能从自身做起,提高公共文明意识。比如:大小便入池、不乱丢杂物、爱护公共设施、节约用水等,从这些点滴小事上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育和带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共同维护公厕的环境卫生。市民王大妈也认为,公厕免费是件好事,可是要想好事办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星级的公厕一定要有市民的文明使用才能保持长久。政府为我们建了这么多漂亮的公厕,市民也要在享受方便中提高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从而维护我们城市的形象。
对不守交规要处罚与教育并行
“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对交通违章问题进行重点整顿。”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市区交通拥堵现象深有感触。他们积极献策,希望严惩违章交通行为,给市民创造畅通的道路环境。
市民李女士建议,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知晓有关基本行路知识,知晓交通违章违法的后果,交巡警支队、文明办应把遵守交通、做文明市民教育作为整治交通环境的重要一环,扎实有计划地让相关法规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形成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
市民吴先生说,创新工作方法,把宣传、教育、处罚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违章人员除必要的经济处罚外,还可给予维护交通秩序半天或全天的体验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为城市做义工来弥补不文明行为给城市带来的伤害,比如清扫马路、协助维持交通、到福利机构义务劳动等等,让违章者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文明行为对自己及其他人的重要。
对宠物“违章”要严管重罚
随地便溺、叫声扰民、当街咬人……近年来,随着城市养狗数量的增多,随之而来的隐患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市民对此反响强烈。城市狗患令人担忧。市民王先生说,狗患的问题,究其根源应是人的问题。只要养狗之人常怀公德之心,有社会责任感,人和狗之间的矛盾就可得到适度缓解。比如,到外面遛狗时,要注意保护公共环境卫生,在狗产生便溺物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对所养宠物,不要随意遗弃,如果不能继续饲养,要将之妥善处理好,以免流落街头,成为隐患。居住楼房中的养狗者,要时刻注意不要让狗干扰其他住户的休息,尤其是在夜间,更不能让自家的狗随意吠叫。他建议,我市能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监管单位,对宠物“违章”严管重罚,并正确指导市民文明养犬、规范养犬,让养犬行为真正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以保障更多群众的利益。
采访中,一些市民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乞讨现象,也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说,“乞讨业”的畸形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和社会治安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市民高女士建议,对城市乞讨者要加大管理力度。乞讨虽然是小事,但影响的却是城市的形象,而且也助长了一些人们的懒惰行为,一些乞丐为了获取钱财,不顾廉耻,采用阻挡、下跪等方法纠缠行人,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必须明确管理部门,加强协调管理。对于一些欺诈性乞讨行为,必须依法处置。
对夜市摊贩要疏导结合
在我市市区一些街巷、中小学、菜场、居民区存在着大量的流动摊贩。这些流动摊贩一方面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市场混乱、阻塞交通和食品安全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市民又有哪些建议呢?山西师大的乔老师认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应从民生的角度解决好摊贩管理问题。可以统一规范摊贩经营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卫生标准。对有些摊贩可以采用“定时”、“定点”或“定路段”的方式,来解决流动不定的老大难问题。有些地段市民有就近消费的需求,那么就划定相应的路段,进行常规经营服务。总之,要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科学管理,既让摊贩有生存的空间,又能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天气的变热,自发形成的夜市摊点也越来越多,这些夜市摊点有些严重影响交通,而且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从事旅游行业多年的朱先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堵疏结合,加强管理,将夜市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为摊点安排、建设集中场地,形成规模和集成效应。同时,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发展旅游的需要,打造以特色小吃和土特产销售为主的夜市,让市民和外地游客晚上能有地方品尝地方小吃和选购土特产。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