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孩子,他们眼神黯淡、声音浑浊、行为笨拙,但他们的笑却依旧明净,像初升太阳撒下的一缕晨光,沁人心脾;还有一群人,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缕阳光,温暖明亮,能够照亮晦暗的心。
在平常人看来,身患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等感统失调的儿童,在各方面都与正常孩子相差甚远,有些家长甚至选择了放弃,但是刘亚和李旋却不这么认为,这些孩子非常纯真善良,而且通过感统训练和诚挚交流,症状能够减轻。”
一无所知 无所不知 1990年出生的刘亚和李旋,大学时专修美术专业,毕业后在感统培训学校担任美术老师。
起初,在与感统失调的患儿相处时,刘亚和李旋对他们的奇怪行为非常不理解。“有的人全天都在重复着一个动作,有的人拼命地与自己对话,还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发笑,我们第一感觉就像是走进了神经病医院。”但长时间接触下来,刘亚和李旋发现这群孩子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
“只要付出真心与诚意,就能走入特殊儿童的内心世界,一旦和他们成为朋友,他们就会待你如亲人一般。发现了这个‘规律’以后,我和李旋便逐渐放弃了画画,开始往专职培训老师方向发展。”刘亚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专业知识便成了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刘亚和李旋对每个孩子的症状都了如指掌,培训起来也得心应手,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在需要感统训练的孩子中,大都是自闭儿和唐氏患者,但他们的症状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前庭类,有的是触觉类,也有的是语言障碍类。他们缺乏安全感、性格冲动、耐性极差、胆小怕黑、不善表达、黏人、依懒性特别明显、受挫能力不强,但是他们却非常追求完美……”
在刘亚和李旋眼中,这些孩子就像是上天遗落在人间的天使,内心就像是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纯粹而美好。
渐渐地,刘亚和李旋萌生了独立开办感统培训中心的想法,希望通过专业训练,让这些在触觉、语言、前庭方面发育有障碍的儿童得到悉心照料。
相处点滴 如数家珍 当同龄的正常孩子已经开始上学交朋友时,感统失调患儿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与他们相处中,刘亚发现孩子内心产生的那种无法表达的无助感,让人有一种想要把他们拉出来的冲动,他们是“星星”,需要关爱、需要呵护。
“在与这些孩子的相处中,内心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变得很柔软,一件件事至今让我回想起来都会感动落泪。”说起与孩子相处的点滴,刘亚和李旋如数家珍。
5岁的小曳,属于前庭类轻微自闭,他的耐性极其不好,每次做事情总是没有定力,有始无终,但是他的记忆力却极佳;
小毅是一个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不爱开口说话,在缓冲期时,便对他进行一些神经上的刺激,经过语训,后来还当了小主持人;
5岁的天天,属于触觉类障碍,走路不稳,缺乏安全感还特别黏人,语言发育迟缓。刚开始时,一上课就嚎啕大哭,一哭就是一节课,经过耐心引导,渐渐地上课时便没有了天天的哭声。
“每天来到培训中心,孩子们就像是一群小天使,甜甜的一声‘老师好’都会让人十分感动和欣慰。年仅11岁的阳阳是自闭儿。有一次,他正在吃饼子,看见老师过来了,便将饼子递给了老师,老师不要,他便一个劲儿往老师怀里塞,最后还急出了眼泪。其实,阳阳的意思是,老师给你吃’,但他不会表达,只能通过笨拙的方式抒发内心想法。”刘亚红着眼眶回想起那一幕,至今仍十分感动。
特殊儿童 充满希望 在与这些“特殊儿童”的不断接触中,刘亚和李旋发现,这些病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通过专业的培训指导和家长的不懈努力,孩子的症状可以得到控制甚至减轻。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刘亚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4岁的钦钦从小就患有唐氏综合症,注意力不集中,大小便无法自理,但是他的妈妈却坚信钦钦一定会和正常儿童一样,她从未想过放弃,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坚持接送孩子,现在钦钦已经变得十分有主见,正准备上小学。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但现在多数家长都是上班族,陪伴孩子的时间较短,再加上自闭儿在与人交流方面就有一定障碍,这样一来,缺乏交流的自闭儿就非常容易失去说话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家长一定要注意多关心孩子,多跟孩子说说话。“自闭儿的行为有时表现很过激,曾有一个自闭儿纵火烧掉了自家房子,也许他只是单纯觉得火苗很漂亮,但却全然不知这个举动的严重后果。其实,若是家长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样的悲剧就会少很多。”
面对一次次的求医失败,有很多家长失去了耐心,放弃了孩子,其实不然。只要掌握了与孩子正确的交流方式,对专业的培训手段有一定了解,这些特殊儿童身上的特质也可以变为闪光点。比如说,有些自闭儿很少开口说话,但记忆力却很好,能够轻松做到过目不忘;有些孩子表达有障碍,但计算能力却是极佳,说出来的算式马上能计算出结果。
如今,刘亚和李旋已经成功开办了一间感统培训室,她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成功就在前方。
记者 弓佩玉 见习记者 辛双娟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