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薛平:无怨无悔山庄耕教30年

2014-10-22 09:55: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霍州市李曹镇下王村,是霍山脚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山村学校日渐萎缩,而李曹镇下王村寄宿制学校却因教学管理日益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一切与该校校长王薛平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走近王薛平,一个扎根山区30年,无怨无悔投身山区教育的老师形象在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执著与坚守

1984年,年仅20岁的王薛平手执教鞭,面带紧张的走进了村内的小学教室,成了一名民办教师。从此,这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0年。

王薛平担任民办教师整整14年。14年来,不少与他同时当上民办教师的亲朋好友都因耐不住清贫,纷纷转行,离开了教师这个职业。

“当时日子过得挺苦的,工资低,还要养活一家人,辛辛苦苦教一年下来,连过年准备年货的钱都没有。”每到过年,都是王薛平最难过的时候。妻子埋怨的目光,孩子们期盼的眼光都像针扎一样刺激着他的心。无奈之下,他总是厚着脸皮,到亲戚朋友家借钱过年。

“干啥也比当老师强,不知道哪天才能转正,咱干点别的吧。”父母的劝解、妻子的埋怨和村子里有些人的白眼儿,都没有动摇过王薛平继续当老师的信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8年,王薛平通过层层考核,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名正言顺地站在了他最喜欢的三尺讲台。

责任与职责

2004年,王薛平被调到下王村寄宿学校任校长。学校刚刚成立,设施还没有完善,教师宿舍条件非常简陋。来学校的第一天,王薛平就用砖头和木板为自己拼了一张简易床,义无反顾地把“家”安在这里。

白天监工整料,晚上巡逻检查,碰上能用的桌椅板凳,他拿工具敲敲打打,再次使用。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就是学校的勤杂工,修桌椅、换灯泡,随叫随到。”50岁的王薛平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随意地调侃着自己。

和王薛平来到他的办公室兼宿舍。一个10平米见方的房间,中间用铁皮柜隔着,后面是床铺和学校的监控设施,前面就是他的校长办公室了。环顾四周,一个标有“爱心药箱”的工具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个爱心药箱,是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养成好的品质和习惯。”

从2004年起,王薛平建立起拾金不昧光荣册,对学生拾交的钱物一一记录在册。时至今日,记录在册已超1000人次,未被失主认领的现金除充实“爱心药箱”外,尚存500余元的爱心基金。

拉二胡,打乒乓球,美术作品、作文征文展示台,王薛平潜心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全面发展。尤其是二胡队曾先后参加“霍州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霍山杯”青年歌手大赛的颁奖晚会,并在“蒲乡红”辛置矿区选拔赛的演出均得到广泛好评。2009年荣获临汾市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三等奖。

爱心与愧疚

在住校学生的眼中,王薛平不仅是严厉的老师,更像是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

下王村寄宿制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290名,其中住校生213名。这其中小的只有六七岁,大的也不过十二三岁,来自周边的十里八乡。

王薛平办公室晚上从来不拉窗帘,这也是他总结的经验。“晚上有紧急情况,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到我,向我报告情况。”

2012年春天,住在宿舍的二年级学生刘书宸身体不适拉到被子里,因害羞不愿意告诉其他同学。同宿舍的学生发现后,立即向王校长打了“小报告”。王薛平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紧跑几步来到宿舍,一边安慰刘书宸,一边吩咐大宿舍其他同学帮助清理,他把床单、被罩全部拿到水龙头下,清洗干净,并为刘书宸换好被单。

200多个住校生,难免会发生头疼脑热,摔倒受伤的情况。王薛平一直保持着警觉的睡觉习惯,一有动静,即刻起来,背起“爱心药箱”就走。半夜起来给学生擦身降温,带去看病成了家常便饭。

2011年9月16日晚,秋雨淋沥,晚上11点左右,四号宿舍李昱璋冒雨敲响了王薛平的窗户。“王校长,晋盼盼从床上掉下来了。”急促的喊声叫醒了和衣卧床的王薛平。

王薛平骨碌翻身下床,拖着鞋就赶紧拿起药箱就跑。到宿舍一看,晋盼盼手按着右腹部,皱着眉头,嘴里不时地哼着。王薛平简单询问情况,检查肋骨,敲击腹部没有明显的肿胀和按压疼痛现象。于是他拿出清肿止痛酊在腹部按摩涂抹。然而到夜晚12点多,晋盼盼感觉疼痛难忍,哭喊着爸爸、妈妈的名字。此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情急之下,王薛平拨通了下王村村委主任李宝贝的电话,与村委主任一起驱车把孩子送到了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做检查、交费用,王薛平奔波了几个来回,生怕耽误了孩子的病情。经过检查,孩子平安无事。回到学校已是凌晨2点多钟,王薛平依然不放心,让晋盼盼与他睡在一起,随时观察。第二天,盼盼的爷爷、奶奶接到通知,赶到学校,对着王薛平就一通质问,王薛平一笑置之,好言相劝。别的老师看不过去,他却说,“只要孩子没事就好。”

与时刻关心孩子们相比,王薛平感到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家人。

“我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家里的事一点也操不上心,这多亏了我的父母和妻子。我最愧疚的就是他们……”

岳父得了重病,要上太原就医,王薛平拿出5000元钱,给岳父放下就走;老父亲得肺心病喘不上气,他一直都顾不上陪父亲出外就医;妻子体弱多病,他没有时间在家照顾,还把农事都抛给了他们。

一说到自己的家人,王薛平的泪水不由得滚落出来,哽咽不已。

付出总有收获。现在下王村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充实完备,班班有多媒体网络;拥有装备48座实验室一个;13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藏书7000余册,平均每个学生拥有图书20册,可以同时满足60名学生阅读。而他本人连续几年被省教育厅、临汾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被霍州市总工会授予“爱岗敬业标兵”。今年9月,被评为霍州市最美教师。

“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现在希望能帮孩子们建设一个完整的盥洗室,一个宽敞整洁的餐厅,一个现代化的操场……”说起未来,王薛平充满了信心和激情。通讯员 关莉 李媛媛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