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越华 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2015-01-15 21:39:3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洪洞县堤村乡后涧村,30岁的杨越华无人不晓。10年来,她不辞辛苦悉心照料患病公婆,用爱书写着一个感人的孝心故事,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2014山西“乡村好青年”。

2005年,杨越华与杨光会成婚。当时杨光会的家庭情况不太好,父亲患先天智障,母亲患先天脑积水,杨越华看中的是杨光会的老实能干,她相信通过两个人的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婚后的日子虽不富裕,但在杨越华的悉心操持下,一家人倒也幸福快乐。公婆身体不好,杨越华对二老的照顾更是细心。

2009年年末的一天早晨,婆婆忽然四肢无力,头昏眼花,杨越华立刻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因县医院无法准确诊断病情,便只好转到市医院,婆婆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积水后发症,全身神经被压迫,需要手术。

大年初一,人们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杨越华一家却守在医院,因为这一天婆婆要进行手术。手术成功挽回了婆婆的生命,几天后,婆婆终于醒了,却成了植物人。

由于家庭困难,丈夫和大伯哥兄弟二人都在打零工。公公又是先天性智障,无法照料婆婆,出院回家后,照顾婆婆的事就落在了她和大嫂两个人身上。

每天要不停地给婆婆换洗尿布,婆婆不能吃饭,只能从胃管送流食和药物,每天要输送十来次。本来俩人轮流值班照顾,但因大嫂的孩子还小,杨越华劝说大嫂晚上回家照顾孩子,而她无怨无悔地一人值夜班照顾婆婆。

杨越华每天用热水给婆婆泡脚,按摩全身。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奇迹出现了,婆婆的身子能动了。

一次,婆婆不小心把胃管碰掉了,杨越华便大胆尝试用勺子慢慢喂饭。一开始,一个水蒸蛋要分三次喂,每次都得喂半个小时,每隔一小时就喂一次。

为了能让婆婆尽快恢复语言能力,杨越华每天都和婆婆说话,教她说儿女的名字、孙子的名字。2010年4月的一天,婆婆竟叫出了女儿和儿子的名字,激动的杨越华热泪盈眶。她先后拨通了丈夫和小姑子的电话,让他们从电话里听到妈妈再一次叫自己的名字。慢慢地,婆婆尿布的用量少了,饮食增加了。但大便很困难,用开塞露不管用,肥皂水灌肠也不行,无奈之下,杨越华只能用手一点点扣出来。

在杨越华和大嫂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然而一次意外,让杨越华的担子又变重了。当时正逢麦收季节,她和大嫂坐着三轮车收小麦,不幸翻车,二人摔倒在地,大嫂的右腿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大嫂出院后,行动不便,杨越华除了照顾婆婆,还要照顾大嫂以及大嫂的两个孩子,但她毫无怨言,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奉献着。

杨越华说:说实话,照顾老人,尤其是瘫痪在床的老人,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刚开始我心里也有烦闷,可是看到婆婆年龄这么大了,没怎么享过福,确实很心疼。婆婆也是妈,我也要像对待我的亲娘一样照顾我婆婆。”

“看着婆婆的身体、精神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做儿女的非常高兴,我会好好待婆婆,尽儿女的一份孝心。”杨越华言语朴实,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老、敬老之歌。

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秦芳媛

上一篇: 小窗口的最美笑容

 

下一篇: 战友一别46年后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