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成胜堂:永不懈怠的“拼命三郎”

2016-07-15 09:43:1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履职”乡宁县光华镇七郎庙村党支部书记不过4年,53岁的成胜堂凭借一腔不服输的“拼”劲和不懈怠的“干”劲,抓党建、调产业、惠民生、强服务,取得的成绩非同凡响受人瞩目。同时,七郎庙村党支部在其带领下也屡次受市、县表彰,成胜堂本人更是多次被市、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等称号,蝉联县人大代表长达七届。

  打造有力班子

  “组织给了我这份责任,就是对自己的信任,我必须要建好这个阵地。”这是成胜堂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作中,他坚持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持之以恒抓班子、带队伍、管干部,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新水平。

  上任伊始,面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破烂不堪的尴尬处境,成胜堂想方设法筹资90余万元实施维修改造工程,使党员干部群众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阵地。围绕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他认真推行“两定一查三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大大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

  此外,他还坚持狠抓全村党员干部的观念改变。除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外,成胜堂亦不忘向实践求真知,频频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外省及周边地区学习取经,党员干部致富带富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班子团结凝聚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拧住发展契机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才有出路。七郎庙村下辖4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近3000人,人均耕地不足1.8亩。作为农民,成胜堂深知农村“地小、费力、少收”的现实从根本上桎梏住农民渴望持续增收的脚步,更遑论实现小康。为此,他多次召开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会议,共商全村发展大计,并确立“大力改善农业基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发展思路。

  身先士卒的成胜堂率先出资190余万元购置四台装载机,拓宽改造全村4个自然村、20余公里的田间机耕道路;筹资600万元复垦整理土地3000余亩,彻底改善农民耕作条件。同时,他又成立乡宁县农家福双季米槐有限公司,栽植米槐6000余亩共50余万株,万亩米槐基地初具规模。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500亩玫瑰庄园也已显现成效。值得一书的是,七郎庙村以福兴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养鸡、养猪等养殖业发展迅猛,如今獭兔存栏30000只,鸡存栏30000只,猪存栏1000头,而万头养牛基地前期工程也已动工开建。依托区位优势和县筹建工业园区项目,成胜堂主打招商引资牌,目前投资1600余万元的LNG加气站已建成投用;500万吨洗煤项前期拆迁工程也临近尾声。

  温暖百姓心田

  “成书记,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走访全村各个角落,记者都能从村民那里听闻诸如此类的声音。“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如今富了,就必须回报社会。”说话间,成胜堂神情严峻。出身贫寒的他当过工人,办过企业,靠自己多年打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企业家。

  难能可贵的是,成胜堂时刻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时刻想着要回馈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倾注在百姓身上,群众有疾苦,他心急如焚;谁家有困难,他慷慨相助。

  七郎庙村所辖4个自然村位居豁都河两岸,遇汛期洪水,村民出行极为不便,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成胜堂通过上争下筹,筹资600余万元相继架起了“和谐”“民生”“连心”3座跨河大桥,并实施了两个村60户移民搬迁工程。他又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东宽水村自来水和西宽水村“提水工程”,解决近2000口人饮水困难问题;投资400余万元新建3处文化广场,使全村群众有了文化健身活动的场所;投资1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50余万元完成东宽水村和西宽水村两个自然村24000平方米街巷道路硬化。2013年,他还自掏腰包组织峪口村60岁以上老人外出旅游;设立教育基金,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近年来,成胜堂已陆续投入30余万元资助贫困人口、大学生、重病群众达50余人。

  在光华小城镇建设中,成胜堂积极筹措资金,力助当地政府解决融资难问题。特别是投资7000余万元的光华祥瑞小区建设及配套工程集住宅商贸于一体,有力助推小城镇的建设步伐。

  成胜堂用自己点滴平凡的实际行动,不断诠释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用真诚和付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爱戴。在他身上,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格始终生辉夺目。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