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是翼城县文物旅游局一名股级干部,2015年8月,担任王庄乡鄢里村“第一书记”。这位文物行业的业务骨干,说起自己的初衷:“我还年轻,抓住这次机会下去锻炼锻炼,补补课,长长见识,让自己更加成熟起来。”带着这个想法她走马上任了。
党建为基 稳中求进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提升村支两委人员的管理、创业能力水平,强化党支部在村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王丽华摸准村情,强制度,改面貌。抓学习、抓培训、开展知识竞赛、带领大家现场观摩、外出考察……渐渐的,党员干部有形象了,党员入户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了,每月1日的党日活动坚持住了,学习笔记越来越厚实了,心得体会都按月交了,党费没人再拖了。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制度上墙,办公设施更新,远程教育入村……今年,根据乡党委要求,鄢里村“两委”又采取了党支部加党员加群众包联到户网格化管理机制,团结和带动广大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容、村貌、村风得以改善,村民收入显著增加。
因地制宜 科学发展
增加苹果附加值,脱贫帮扶。按照县、乡“一村一品”发展理念,鄢里村发展了苹果经济林2100亩,核桃经济林740亩。通过走访,王丽华发现果农大多处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销售的原始模式,只知道成熟了卖给果商贩子,生产效益偏低,辛辛苦苦一年下来,除去人工、肥料等花销,落不了几个钱。果农们大多不懂得通过宣传、注册商标等方式来提升苹果的附加值。了解到这一情况,王丽华和村里红峰苹果合作社多次沟通,鼓励合作社社长李红才走出去,树品牌,把果农带上致富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6年8月,鄢里村苹果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老鄢儿”;9月底,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全村又召开了首届苹果展销会,会上各地果商纷纷与种植户签订购买协议;在县开发办的大力支持下,库容量1200吨的苹果恒温库也建起来了。2016年年底,又得到了一个非常让人振奋的消息:通过农科院化验测试,鄢里村苹果微量元素硒元素含量达到4.0,远超过含硒0.6—0.7的标准要求,是名副其实的高富硒苹果。
村里现有贫困户4户,非病即残,经济困难。王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到春季,就忙着为他们争取免费的品种苗,有技术人员来了,赶紧联系他们来听课,通过与帮联单位一起努力,到目前为止,除了一户3人均为智障,无法参加务工劳动的贫困户,其他几家都栽上了苹果树或者核桃树。
2015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鄢里村又实施了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园工程项目。园区示范面积302亩,普及到农户51户。项目采取科学修剪、改接换优、土壤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核桃树长势良好。村里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修剪、统一嫁接、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现已培养核桃技术员二十余人。
借着翼城县向全域旅游方向发展的大形势,有着文物旅游保护开发工作经验的王丽华想,鄢里村紧邻翼浮路,交通便利,村内的苹果、核桃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年产量高,近年各地休闲采摘业人气高涨,在鄢里村开展苹果和核桃采摘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应该可行。基于此,王丽华在心里确定了一个针对鄢里村长期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经济繁荣文化、以文化促进经济的良性互依模式,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此思路得到了大多村民的认可,目前正在实施中。
以民为本 彰显爱心
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暖人心。今年6月3日,又一件喜事落到鄢里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业了。鄢里村共有人口1364人,其中半数为60岁以上老人和留守儿童。根据村情和王丽华的建议,村“两委”班子通过研究决定将建设老年公寓作为2016年的一事一议重点项目进行实施。从2016年4月21日到9月中旬,利用村民集资、集体支出、上级奖补等方式筹集资金16.4万元,建成了休息室、就餐室、活动室、厕所等房屋10间。今年,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村里配备了厨具、灶具、健身器材、办公用品、娱乐设施等,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对60岁以上老年人、贫困户、五保户全面开放,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各项服务,将来还可以提供法律、科学养生、医疗保健、人际沟通、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多类咨询指导。村民们高兴地说:“这件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了。”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