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袁美丽:日志里满满扶贫事 沃土上放飞梦想

2017-07-07 09:21: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3日,夏日炎炎,艳阳高照。在安泽县记者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背着一个双肩包,一会儿到贫困户家中聊聊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一会儿和村委会主任到田间地头,了解产业发展情况,一会儿做做笔记。她就是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驻安泽县和川镇法井村“第一书记”袁美丽。

袁美丽和村委会主任付海荣正在规划着法井村的蔬菜基地。

  夏日的山里早晚气候凉爽,空气清新爽朗。素有“小江南”的赞誉,这里的人们勤劳憨厚,民风朴实。在袁美丽和村“两委”班子的多方考察、共同协商下,该村发展“满山红”品种辣椒产业,目前,全村试种“满山红”20余亩,以4元钱的保守价格与洪洞育苗基地经销商签订了收购合同,村民们信心满满,积极性很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种植辣椒的贫困户李爱堂告诉记者,以前从来没有种植过这些经济作物,看到长势如此好,他高兴地说:“袁书记真心为百姓着想,给咱村修排洪渠,下雨天再也不怕水淹了。为咱引进辣椒产业,还协调签订了合同,销路不用愁,比种玉米收入翻番,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贫困户张巧花,在袁美丽的多方协调下,去年给她家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她激动地说,袁书记看到我们土窑洞,年久失修,也不安全,给俺家争取资金才住上新房,俺还种了辣椒和大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感谢袁书记!”

  法井村地处安泽县和川镇北5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村,其中有法井村、寺沟村和南崖底村,119户、338口人。耕地面积1724.9亩,以玉米和小杂粮为主导产业。建档立卡贫困户为64户、167人。通过产业调整等措施,脱贫54户、144人。

贫困户刘世有义务清扫排洪渠,他感慨地说:“这排洪渠的建设,修到了咱农民的心坎上,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天儿了,解决了村民出入、洪水淹家的状况。”

  袁美丽驻村以来,发挥职能部门优势,针对实际进行多向帮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走电商扶贫的路子,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提供测土施肥和优质化肥送货上门服务,拓宽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驻村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辣椒、大葱等产业,建设50亩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的产品将与安泽县“九州超市”签订蔬菜收购协议;多方筹措资金,为法井村修建了两处排洪渠,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隐患;积极向县水利局申请500米水管,向县财政局申请4万元资金建水窑,解决了南崖底村民饮水问题;积极采用“结对子”帮扶工作机制;筹措资金5万元,修缮法井村的道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共筹集慰问金5500余元,解决贫困户的实际问题;向市民政部门每年申请扶贫救灾款3000元,解决特困户年节生活问题;协调建设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并网发电,年收入可为村集体收入增加10万元左右;协调村民配合省水利厅平田整地800余亩,方便田间耕种,增加村民收入;申报土地开发项目,开发荒地、荒沟200余亩,为村集体增加土地面积,创造收益;配合县推广调产,种植油用牡丹200余亩,可为集体增加年收入40余万元等项目和资金……

在袁美丽的多方协调下,原来狭窄的山路三轮车进不了地,现如今修缮好的4米宽的田间路,三轮车进出方便,解决了村民的生产难题。

  村党支部书记赵军红说:“这位年轻的女书记,自从来到咱村,紧抓党建工作,入户了解村民生产生活和村里的实际情况,为村里争取项目,协调资金,忙前跑后,解决实际困难,不怕苦、不怕累。两年来,她驻扎在村,回城有数,真是不容易。如今,还要再干两年,有她在,咱村的明天更美丽!”记者 郑晓军 刘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