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刘音青:一个摄影人 一辈子干不完的事

2017-08-09 09:37: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记录时代 反映社会 讴歌人民

一个摄影人一辈子干不完的事

  临汾新闻网讯 要说摄影,还得从1951年谈起。一天我在市场的地摊上相中了一个方匣子简易相机,于是掏出身上仅有的8块钱把它买了下来,从此开始了长达60余年的摄影生涯。

  我的第一张照片是为奶奶拍的(图①)。老人家去世后,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摄影独特的图像语言与直观价值。一幅好的纪实照片,应该是摄影人运用照相机将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形态中最典型、最感人的瞬间凝聚而成。那么一个摄影人是如何运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敏捷、自如地捕捉事件发展过程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一面呢?

  一、首先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便捕捉最有典型意义的瞬间

  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法律颁布后,全国农村便开展了大规模的婚姻自由宣传活动。一天,我得知化峪公社团委要给位林村一对自主婚姻的青年吴柳庭、雷兰菊举办现场婚礼仪式,这时我马上拿起相机,骑车赶到现场,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瞬间。(图②)

  1962年,我在大宁县曲峨公社拍下了人民公社社员伴随着歌声在田间愉快劳作的景象。(图③)

  二、摄影人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触发思想情感的火花,与时代产生共鸣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英明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了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我时刻准备着。1979年春节,大家都沉浸在幸福的新生活中。一群农民朋友开着拖拉机奔驰在大路上,打出了“三中全会好”的标语(图④)。看到这一情景,我立即按动相机快门,记录下这兴高采烈的瞬间,用独特的语言向人们诠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的喜悦之情。

  三、摄影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963年的一天,我到稷山坞堆下乡,晚饭后忽然从大队广播喇叭中传出气象哨气象员在播报天气:“明天中午前后有大雨,请社员们提早安排农作物的管藏……”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等待着明天的天气变化。第二天一早迎来的却是一轮红太阳,我对气象员的预报产生了怀疑。直到下午一点左右,乌云翻滚,一声炸雷后暴风雨瓢泼而至。这时,我激动地喊着:“神了,神了!”等雨停后,我怀着尊敬的心情为这位16岁的气象员王转息拍摄了一幅工作照(图⑤)。同时根据她的事迹,编写了晋南道情《管天姑娘——王转息》。这个节目在全晋南29个县市巡回演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节目在1976年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并上了《人民日报》。从1971年开始,王转息逐步走上县、地、省(山西气象厅副厅长)主要领导岗位,为气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与奖励。

  四、摄影人要有独具特色的审美观念,深入细微地观察生活,抓住最能体现所处时代特征的瞬间

  全家福记录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也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及成员的精神风貌,2008年正月初一,我们全家个个笑容满面,抱着奥运吉祥物——福娃,祈福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胜利举办。这一画面第二天刊登在了《山西日报》上(图⑥)。

  五、摄影人要紧跟潮流,在创新中进步,在创新中发展 

    科技的进步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有利、便捷的条件:不断上市的先进设备为我们降低了外界因素的阻碍,加快了对稍纵即逝的事实瞬间的记录,为摄影人留住影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然,我们在看到硬件进步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创新理念,留下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的画面。

  定格瞬间,记忆永恒。半个世纪以来,刘音青的上万幅摄影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是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晋南地区历史、戏剧、民俗、非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他的千余幅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报纸、杂志上发表,入选各类影展并获奖。有评论认为,刘音青的摄影作品是一幅多彩的民间文化画卷,是凝固的音乐。

  多年来,刘音青为我省培养出了一批美术、音乐、摄影、戏曲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对我市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刘音青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实干家,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他依然宝刀不老,继续用相机和手中的笔为中华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努力着。

  ——编者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