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丽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扎在人民调解工作上,怀着对人民调解事业的满腔热情,不辞劳苦地奔波在基层第一线,把对群众的爱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全部写在了她年轻的岁月里。近年来,她成功调解民间纠纷18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评选为市“十佳调解员”,2012年被省厅评为“全省先进人民调解能手”,2013年1月被省厅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优秀干警”。
内强素质 打铁还得自身硬
“打铁还得自身硬”。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她认为扎实的业务基础是做好调解工作的关键,通过参加培训、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和政策理论知识。特别是《人民调解法》颁布实施后,她积极组织、指导各村调委会主任进行业务学习,把学到的新政策、新法规和实践经验、调解技巧相融合并贯穿到“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中去。在开展农村调解工作时,她注重用情、用理和用法,提高了调解矛盾纠纷的质量。借鉴“三结合”先进经验,她更是开拓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思路,即将人民调解工作与普法宣传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的平台,以点带面,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率,将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送到群众手中;将人民调解工作与信访工作相结合,让老上访户缠访户了解人民调解这种解决的途径,早日放弃上访、缠访,选择人民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其合理合法诉求;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劳动保障工作相结合,为有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就业信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当事人之间互谅互让,化解纠纷。
扎根基层 做群众信得过的贴心人
在农村,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在遇到土地方面的纠纷时,更应小心应对,做农民满意的调解员。
2010年,省国土资源局对并侯、秦王庙、西堡几个村进行大面积土地平整规划的利民项目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重重阻力。其中,西堡村几家村民因对原来荒山变成土地后的地界不清,有着很大的不满情绪。在接到村调解员的信息后,张文丽就一直守在村里了解情况。4月8日,刘某、李某两家对地界问题再次争得面红耳赤,矛盾一触即发。在和村委同志一起赶到现场时,她便站到争吵的双方当事人中间大声宣布:“这件事情我们已经了解清楚,现在代表政府帮大家来解决问题。”她的镇定舒缓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待双方坐下来能听她讲话时,她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走访了解情况的村民和村委,也去镇林业站、经管站再次核实了情况,并且获得准确的数据,很快可以给大家一个说法了。”紧接着她耐心细致地给双方当事人分析了事情的根源,在思想上产生一定共鸣之后,再讲法规、讲道理。又经过多次调解和核实,最终明确权属,双方达成和解。
在农村鸡毛蒜皮的纠纷很多,有时就是几句温馨话的问题,但张文丽不怕跑腿、不怕磨嘴、不言放弃,一直坚持到让当事人的利益在依法和情理的平衡中得到满足为止。
服务大局 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邻里不和、宅基地矛盾、村务纠纷……这些在农村处理不当随时会激化的矛盾纠纷,她总会很耐心地去疏导、说服及时化解。2013年6月13日早晨刚上班,哲才村村民李某气势汹汹来到调委会说:“家住哲才村供水塔下,由于村供水塔漏水,导致自己的三孔窑洞渗水,家具受损,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曾多次找村委会要求解决,但一直未果。”看到李某怒不可遏的样子,张文丽果断地说:“请您先冷静一下,如果事实真是如此,我们会为你讨说法的。”在最短的时间 内,她协调水管站、安监站进村实地调查:李某居住的三孔窑洞确实有渗水迹象,家里的床、家具等因潮湿都已发霉。看到事态严重,她紧接着又走访了村委会负责人,询问相关事宜,得知水塔1997年修建以来,一直供哲才村全体村民饮水使用,至今都没有出现漏水的情况,走访中还了解到李某为方便自己的生活,曾私接水管,影响到整村村民的正常饮水,给村里带来了损失。为确保公正,制订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案,她又再次联合水管站、水利局的专业人士对供水塔以及李某的房屋进行勘测,经鉴定:李某的房屋渗水不是因为水塔漏水引起,房屋渗水原因无法查明。
“凡事只要找到源头,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她以鉴定结论为突破口,首先安抚李某的情绪,对于他的境遇表示同情,劝导他要多方打听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以便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其次,她从又从情理的角度对李某进行说服教育,做人应该堂堂正正,有所担当,遇事应该沉着冷静,而不是胡乱猜疑。
同时她又积极和村委会的同志进行交流沟通,李某作为本村村民,虽然处事较极端,但是毕竟居住的房子有了危险,作为人民的公仆,在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大环境下,在百姓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在她带领的调解小组成员的积极斡旋下,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消除了李某的积怨,维护了村委的形象。就这样,一起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矛盾在她的努力下化干戈为玉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文丽用勤劳务实的工作态度、用一点一滴的真情,常年坚守在人民调解工作的岗位上。她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责任心,以对事业、对人民的极大热爱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平凡中彰显了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的青春风采。
(通讯员 刘红辉 贾聪)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