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东发出生在农家,1980年农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从此便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1990年,他赴日本研修学习后,思想理念有了质的飞跃。不久,他被赋予了主持临汾地区农广校工作的重任。
农广校工作困难多、任务大,面对“招生难、办学难、经费难”等突出问题,吉东发经常深入山庄窝铺,做调查、摸底子,做宣传、搞发动。顶着炎夏酷暑,冒着数九寒天,不怕跑断腿、磨破嘴,千方百计把广大农村干部和知识青年吸收到学校里来。1996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与全省成人中专招考工作并轨,招生考试的时间提前,报名时间由过去的五六个月缩短到20来天。当时正值春耕大忙季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吉东发着急上火,累得病倒了。医生和家人建议他休息,为了不耽误招生工作,他带上药物,投入到招生工作中。一连二十多天,他翻山越岭,起早摸黑,坚持下乡抓招生,跑遍了全区17个县市,深入50多个乡镇农村,行程5000多公里。短短20天,全市招生人数538人,占到全省报名总数1500人的三分之一还多。为此,中央农广校在全国宣传推广临汾农广校的经验和做法。自此以后,市农广校的招生工作一直名列全省前茅。十多年来,先后招收中专生2万余名,各类高等教育3000余名,为全市农村培养了以大批“留得下、用得上、过得硬”的“永久牌”农村实用人才。
为了把农村需要的科技更多、更快传播到农民手里,吉东发还多层次、多渠道地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培训。十多年来,他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3万多人,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多万人次。2003年春,为了更好地普及农业科技,他争取中央农广校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以农广校教学班为阵地,举办了农民科技文化节。期间,开展各种技术讲座10场,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播放科技光碟100余小时,收看人数5万余人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余份,进行科技咨询一万多人次。
30多年来,吉东发坚持下田间、进大棚、入农户,宣传、普及、推广农业科技,组织农广校及有关科技人员到基层第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了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2002年,吉东发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坚持笔耕不辍。他撰写的100多篇农业科普文章印发给广大农民或在报刊登载。他组织开展技术承包,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由他主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旱地小麦综合丰产技术”等分获省、市农村技术承包奖。
多年来,吉东发带领大家围绕农业调产和农民增收,根据当地的主导产业开办专业,把教学班办到了农村,把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把农村最需要的最实用的新技术、新知识送到农民家门口,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的新路子,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各级领导的赞誉。
付出终有回报。吉东发参加的农业科技项目有5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临汾市劳动模范”,十多次获得省委组织部或省农业厅的表彰奖励,6次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临汾市优秀人才”、“山西三十佳教育创新功臣”、“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十佳共产党员”等称号;是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被评为2010年全市农业系统“爱树建”活动“三百”先进人物。他带领的市农广校是我省唯一的市级“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吉东发3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为事业奔忙,工作上力求先进,勇攀高峰,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奋发向上、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记者 田青松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