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如今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电力工作者正在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铸造辉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其中,该厂副总工程师兼工程管理部主任郭晓民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执著,前不久,他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
忠诚干事
“霍州电厂上大压小,事关全厂老老少少,是件大事,马虎不得。”一见面,郭晓民总结道。他坦言:“当前处于建设阶段,如何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此,作为现场负责人,他要和广大建设者一道,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干好基建工程。
开工以来,郭晓民每周一都要召开例会,制订方案,研究对策。“人,生来就是为了干事,无论在哪干,都要干出个样样,干出个声响。因此,我们建机组,也要扪心自问,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每次开会,一番语重心长的开场白,使同志们干事有了方向,信心劲更足。
郭晓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他对霍电有着深厚的感情。锅炉专业出身的他,正是血液里流淌的这股“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干劲,在接到工程建设这个任务时,作为门外汉,他无所畏惧,毅然挑起了2台600MW机组的建设与施工管理工作。
打铁还须自身硬,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除了查阅大量资料外,他还向工人师傅们虚心请教。无论是在施工现场,还是出差途中,面前的每一位建筑工人、厂家工代、设计院专家都是他请教的对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正是这股子韧劲和钻劲,在机组开工建设时,他硬是将招投标、工程土建、设备安装等诸多资料和技术内容啃了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下属员工,他开办了职工夜校,坚持每天晚上讲课,后来延伸到每位专工上台讲课,形成知识共享。在他的感召下,大家既是师傅也是徒弟,一年365天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360天的时间大家白天现场指挥协调监督工作,晚上反馈交流学习,点点滴滴中愣是将一个个曾经从事生产专业的人员培养成懂工程建设、精专业技术、会管理协调工作的多面手,团队战斗力也随之增强。
对于霍电“生命工程”的2台600MW机组,他当做生命般重要,严细要求成为他精细化管理的法宝。在一号机组汽轮机转子安装中,他对已经达到正常设计范围的DAS汽封间隙数值仍不满意,坚持压缩限度范围,又是开现场会分析原因,又是反复测量预想后果,与安装单位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使DAS汽封间隙达到设计下限±0.05毫米范围内。他之所以这样咬住不放,就是因为他知道这项指标直接影响着机组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在长达480米的卸煤沟施工中,复杂的地质环境造成了诸多困难,其中地下水位高、降水难的问题尤为棘手。他为了不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连续8天蹲守在施工现场,组织专家和设计人员不分昼夜研究,在短时间内成功推出了“沉箱施工法”,解决了燃眉之急。等他离开工地回家的时候,胡子长了,嗓子哑了,嘴上的火泡冒出来了,可是脸上却笑了。
踏实做事
霍电地处霍州、洪洞、汾西三县(市)交界,涉及面广。前不久,该厂厂外配套工程3号公路开工,由于土方开挖涉及到村民土地赔偿问题,加之协调工作不扎实,与村民发生口角后,村民们围堵道路,进行对峙,形势非常紧张。郭晓民闻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问明事情缘由后,他拉着领头人的手,动情地说:“我也是农民出身,知道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我们会严格落实,请大家放心。”一番表白,村民们不再吱声。他接着说:“有事好商量,如果赔偿不满意,还可以继续协商。但是,工程进度跟不上,企业受损,百姓无益,这又图啥呢?”此情此景,村民们逐渐让出一条道,现场又恢复到热火朝天的施工当中。第二天,经过与村民代表的认真沟通,问题得到最终解决,村民们很满意。谈笑风生间,郭晓民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
当问到他处理问题的诀窍时,他笑着说:“其实你依法办事,按规定来,为弱者维护权益,一些市场的潜规则也就不攻自破。”郭晓民就是这样以平和的心态、不亢不卑的作为,不止一次地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为工程建设赢得宝贵时间,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火电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领域多,需要参建各方通力合作、多专业共同协作才能完成。针对这一点,郭晓民总是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半到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察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同时,对手下的专工坚持施工现场“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八字工作方针,并对全体参建人员提出了“尊重合作单位的利益和声誉,尊重参与者的劳动和尊严,尊重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的“三尊重”理念,为工程建设营造和谐氛围。
用心谋事
霍州电厂厂址临河靠山,两台机组尾对尾布置,狭长分布,而施工场地仅为20公顷,只占正常所需场地的40﹪。要在这样狭长窄小的场地完成2台600MW机组设计施工,开展大会战,困难可想而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参加工作以来,郭晓民逐渐养成了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工作风格,是全厂有名的拼命三郎。为此,在设计中,他本着建设“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发电机组的原则,勇于创新,多次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赴省电力设计院、主设备厂家和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上门请教,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及主辅设备参数等方面都大胆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设计。尤其是锅炉点火助燃系统的设计,郭晓民大胆假设、反复求证,经过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试验,改进设备,最终改为采用燃烧贫煤等离子点火技术,开创了全国贫煤等离子点火全厂无油的先例。工程中68项优化方案的实施,厂发电煤耗降低到308.6g/kW·h,年可节约煤炭约75.6万吨;发电耗水指标降低到0.120m3/s.GW,年节约水资源36亿立方;工程设计造价减少了8310万元。
设计有了,现场施工怎么办?郭晓民认真分析,大胆管理,一方面合理分解工程目标,横向确保厂家生产供货日期与现场施工需求,纵向确保工程机、电、炉、热、燃、化等主辅专业间每一环节不被脱节;另一方面,他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不断变换施工现场通道和场地划分,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受场地限制而发生的纠纷。正是他的这种超常的思维和方法,一番良苦用心后,目前施工场地和建设安全井然有序,各节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对此,郭晓民自比是现场交警,哪里需要哪里到,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位国家级专家看后,连连赞叹:“这是一项特殊的设计,更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没有必胜的信心和谋事的恒心,是根本不可能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程建设至今,他获得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肯定,工程荣获了山西省、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建设、质量监检等各类专项检查的多项荣誉。如今,郭晓民正带领他的队伍紧紧围绕“一次性高标准达标投产,创国家优质工程”的目标,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机组安装调试中,为霍州电厂的再次崛起贡献力量。他在执著中坚守着人生信念,在奉献中描绘着生命本色。
编后语
人们常说,爱岗敬业,奉献青春。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郭晓民工作20多年来,经历了霍电的辉煌与彷徨,从锅炉专家到基建“当家”,他无所畏惧,虚心学习,善打硬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执着与追求,说到底,就是一种奉献精神,认真对待自身岗位,对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任何时候,都想方设法把本职工作干好干实。这其中,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他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光荣称号,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更是企业的光荣,他给我们诠释了“榜样”两个字的内涵。(记者 鲁剑 文/图)
【责任编辑: 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