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的贴心人——米郝平

2011-09-27 08:0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今年43岁的米郝平,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往年家里也是靠天吃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家有千金,不如手有一技。从此,他跟着父亲认真学做木工活,几年后开始学习装潢,当时正值年轻的他,付出了数倍于别人的努力,最终学成出师。随后,他召集村里的年轻人跟着自己学习手艺,承包工程,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最后发展成装潢队伍,从他手里出来的徒弟达60多人,全是本村的年轻人。村民杨晓峰是米师傅的徒弟之一,提到自己的师傅,他说:“跟米师傅学习装潢时,他对每个徒弟都是手把手地教,自己干什么赚钱,就让大家跟着干什么,从来不遮遮掩掩;现在,每年光靠装潢这一项,我就为家里多赚两万左右,村里许多年轻人很佩服他,也很感激他。”
徒弟们也都出师了,淘到第一桶金的米郝平眼光也远了,他又瞄准了养殖业。2008年,投资了近50万元建起了优质种猪养殖基地,目前,出栏的猪有80多头,母猪45头。米郝平又聘用了村里8名有技术经验的员工,在养殖基地上班。张铁宝是该养殖场的经理,他告诉记者:“今年的猪肉价格好,每个猪仔450元左右,这里一年光猪仔就卖800头左右,收入36万。”当谈及自己的待遇时,老张激动地说:“我在这里每月的工资都在4000元以上,要是成天坐在家里,哪来的收入呀,就算出去打工也没这么赚钱,米老板真是咱的贴心人呀。”
2009年,米郝平又投资了10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博源酒店,为全村人提供了办理红白喜事的场所。同时,又安置了该村11名留守妇女在酒店上班。今年47岁的王翠兰,就是在该酒店上班的本村妇女,她告诉记者:“以前,在家里顶多下下地,可是靠种地也没收入呀,孩子还在上学,现在在这里上班,每个月有1000元的工资,也误不了地里的活儿,离家不远还能赚钱补贴家用,生活过得很充实。”
在临走时,米郝平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一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道德的感召

 

下一篇: 一份责任一份情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