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杨琦)“妹妹,我这个废人太拖累你了!”
“哥哥,你说啥呀,爹娘走得早,我不管你,谁管你呀!……这是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兄妹,这是一对胜似亲兄妹的兄妹。
平阳大地,继昔日西山隰县“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之后,今日东山安泽县冀氏镇南孔滩村又涌现出了李来梅。这位柔弱女子,从结婚到现在,15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照料着四肢残疾的哥哥李狗锁,演绎出一段孝老爱亲、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的举动,成为临汾211万妇女的楷模;她的事迹,感动着临汾450万人民;她的人性光辉,在当地被传为佳话。2011年,李来梅被评为“首届感动安泽人物”;今年“三八”妇女节,又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受到特别的表彰和奖励。
五月的安泽凉风习习,绿意盎然,记者来到李来梅家时,她正在整理家务。其兄年近50岁,天生四肢残疾,只能趴着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此时正“跪”在妹妹为他特意缝制的垫子上。
村支部书记元成平介绍说,尽管这兄妹俩都是从外地抱养来的,但一家4口相依为命,生活的很融洽。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这丫头就成了个苦命人,初中毕业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她一人担当起照顾哥哥的使命。
“爹不是你亲爹,哥不是你亲哥,我也不是你亲娘。可以后你哥就全靠你照顾了。”母亲临终遗言成了李来梅的座右铭。
20岁花样般的年龄,每天吃力地把哥哥从床上抱到床下,再抱到室外晒太阳;每天给哥哥做几百次的按摩,帮助他活动手脚,还要给他洗漱、更衣、翻身、喂饭、换洗床单被褥、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不时地调剂口味,做他喜欢吃的饭菜……这些常人看似简单而平凡的事情,对李来梅来说,是有些难度的,但就是这样,她仍日复一日地做了5000余天,把卧床多年的哥哥照顾的干干净净,健健康康。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她对哥哥的照顾始终没有懈怠过,总想让哥哥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村里人说,狗锁的妹妹对他真不赖,一般人哪有那种耐心。每年镇上赶集逢会,她总是用小平车拉着哥哥走十来里路去看戏;十几年前,她怕哥哥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就给他买了一部“红灯牌”收音机,直到现在还能听;头几年家里没电视时,她天天背着哥哥去邻居家看……
照料哥哥,并不是李来梅生活的全部苦累,她还要为家庭的生计劳碌奔波。那时候,她里里外外一个人,扛着农具,牵着牲口去犁地,学做各种农活,种了10多亩地,不知受了多少罪。为了顾及日常开支,每年家里还要出栏四五头肥猪,喂养100多只鸡。三伏天里,酷暑难耐,她和男人一样,骑车走二三十里山路,钻进深山采连翘搞副业,整日忙得风风火火,村里好多年轻小伙儿都不如她能受苦。
“自从我娘不在后,到我谈婚论嫁的年龄段,是我人生最难熬的日子,每当想起时,鼻子就发酸。”当时,李来梅唯一的条件,就是希望男方能和她一起照顾自己的哥哥。由于这个要求,使她的两次婚约均告失败。在遭受到一次次的感情创伤后,她已心灰意冷。毕竟,好人终有好报。她的淳朴善良、勇于担当的人性,深深打动了同村的小伙子宋虎林,1998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妻。如今,她们也有了两个孩子,13岁的儿子除上学之外,还经常帮助妈妈干点地里的农活和照顾舅舅;4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乖巧懂事。
据记者了解,这些年,安泽县、乡政府及村委会对李来梅家特别照顾。2007年,县里将她家纳入低保户,每年能领到1200元补助;逢年过节时,镇上还给哥哥买新衣服。谈及15年的坚守,李来梅淡淡地说:“只要我在一天,就要哥哥享一天福,只有他在身边,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责任编辑: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