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从农家女到“庄园主”

2012-07-18 08:3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出市区向北十余里,便来到位于尧都区屯里乡东高河村附近的“乡土庄园”。说是“庄园”,其实,从外表看上去却与其他蔬菜大棚并无两样,不张扬、不造作。但走进“大棚”,却是另外一番景致:大红灯笼掩映下的植被苍翠欲滴,潺潺流水在耳旁如弦乐委婉,石磨盘、煤油灯、农家的织布机、耕地的犁耙……恍入“世外桃源”的你竟身不由己坐在其间的桌椅板凳前,看农家大婶擀面皮、包饺子,观邻家姑娘摘野菜、弄花草……
这就是“乡土庄园”,置身其中,无车马喧嚣的嘈杂、无高楼林立的压抑,平添的是一份超然物外的洒脱、陶醉的是一种回归乡野的闲逸。

张海英,一位和“乡土”一样清新淳朴的女子便是这个庄园的主人。今年32岁的张海英是尧都区西赵村人。别看年龄不大,早早步入社会的她也经历过不少人生的历练。学校毕业后,便加入南下打工者的行列,打工的艰辛给了她人生第一堂生动的课,让她不但开阔了视野,更懂得了人生要有的目标和追求,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有了打工的经历,回乡的张海英开始尝试自己创业,做大生意需要资金,那就从小本生意开始做起吧。于是,市区滨河路边,多了个休闲茶座;茶座季节性太强,她又开始做服装生意;从服装又转入饮食行业……“到底做什么好?什么更能迎合人们的生活,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好地施展呢?”海英总觉得不能尽如人意。
在摸索和思考中,机遇来了。2008年春天,海英和朋友开车去省城太原办事。高速路上,由于一时疏忽,他们走错了岔口,在榆次附近的郊区下了高速公路。由于正值午饭时间,海英和朋友便就近来到一个建在田地间的饭店。一进饭店,络绎不绝的就餐者便立即引起了海英的注意。“这么一个乡下的饭店,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客人呢?”原来,这是一个“生态饭店”,店家都是自己种的蔬菜,客人们可以自己采摘自己做。“现代都市人都提倡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模式挺好。”那顿饭,海英只顾留心着饭店里的一草一木、观察着店家的一举一动……饭虽没吃出滋味儿,但心里却有了主意。
“在临汾建一个这样的‘乡土庄园’。”回来后,海英立即着手考察策划。当时,市区已经有几个档次较高、也比较成规模的生态园,从投资、装修、经营等方面来说,确实挺不错。“对我来说,如果建一个同等档次的生态园,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海英自嘲道。“但是,回过头来想,那些生态园接待的往往都是消费层次较高的人。我希望,更多的普通百姓也能走进生态园,在比较实惠的餐饮中,也体味一下真正的乡土风情。”
“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家庄园,去迎合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有了目标,海英开始选址。“离城市太近,地方不好选,更主要的是缺乏乡土气息;离城太远,前来吃饭休闲的人又不方便。”经过多次考察后,海英最终选择了城郊地带高河桥附近的一个生态大棚区,待租地事宜达成协议后,便进行筹建。
人们都说万事开头难。除了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要解决,为了把庄园办出特色,让客人不但有新鲜感,更有舒适感,海英跑遍附近村庄,寻找和收购一些农家人的旧桌椅、碗柜、织布机、旧字画等,装饰布置在大棚里,给人十足的乡土味。同时,她还在大棚里种植了各种花草蔬菜,建起了养鱼池,夏季有潺潺流水,冬天有舒适温馨的火暖炕……除此之外,她还专门扩建了一个蔬菜大棚,种植了一些绿色无公害蔬菜,可以随时采摘下厨。在“乡土庄园”里,顾客不但可以吃到时令的新鲜蔬菜、野菜,还可以吃到地道风味的农家烤红薯、烤鲜鱼等。

当年10月,“乡土庄园”建成运营后,凭借优雅娴静的就餐环境和独特风味的农家餐饮,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好客者。良好的口碑成了“乡土庄园”最好的广告,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前来这里用餐的市民越来越多。
“谁的创意?真好。”客人陈先生第一次来“乡土庄园”感觉“像回到了儿时的故乡:织布机前似乎有母亲的身影;墙上的玉米高粱不是父亲刚刚从田地里收获回来的么;开饭了,姐姐从地里顺手摘了一把青菜,便是一顿可口的佳肴……”自此,陈先生成为“庄园”的常客,他说,在这里不仅仅是寻到了儿时的梦,更让人有一种回归田园的平静。
一位叫张岚的客人乐呵呵地说:“‘乡土庄园’生态环境好,符合现代人绿色养生的理念。我们经常到这儿玩,不管是家人过生日,还是同学、朋友聚会。在这里,不仅满眼的绿意让人舒心,而且绿色环保的蔬菜也让人吃得放心。”
“吃饭就是找感觉。”客人刘女士也经常光临“乡土庄园”。她说,这个建在郊外的“庄园”不仅充满田园风味,而且,大棚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像个“天然大氧吧”,在这里吃饭,连呼吸都变得顺畅舒服。一次周末,刘女士还专门把女儿带到这里吃饭,在大棚里,当孩子看见长在地里的茄子、西红柿、辣椒、卷心菜等青菜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在这里吃饭,孩子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刘女士对记者说。
“乡土庄园”不仅为海英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路子、让她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同时还吸纳了社会闲散劳动力30余人。她的事迹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关注,先后获得“十佳致富能手”、“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

张海英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平日里朋友聚餐,大家吃饭,她留意的却是饭菜的做法、营养的搭配;相约出门游玩,别人陶醉山水,她观察的却是经营人家的营销模式和与众不同之处。
“餐饮业在保证饭菜质量的前提下,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融入新鲜的元素,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客人前来光顾。”多年来,海英就是通过借鉴学习和观察摸索,不断创新模式为“乡土庄园”注入新鲜“血液”。她在大棚里设立了观光区:葡萄架下,可以拉驴推磨,喝茶聊天;采摘区里,除了各种新鲜蔬菜外,还有酸溜溜的杏树和枝繁叶茂的桃树;养殖区内,有小毛驴、梅花鹿、野鸡、兔子等家禽活蹦乱跳……去年,她又租下大棚附近的土地,把“庄园”扩展到20多亩地,不但新建了大棚,还又隆重推出了“乡土庄园”的另一特色——“乡土小毛驴”火锅。
“很多人认为驴肉会上火,夏季不宜吃。其实不然,中医专家认为,驴肉一年四季都很适宜人们食用。驴肉可养心安神,驴骨可健体补钙,驴皮可以护肤养颜……”“小毛驴”火锅同样倾注了张海英不少心血,她查医书、访专家,去山东等地学习考察。“牛羊肉火锅比较常见,但驴肉怎么样呢,它是否更适合于消费者?”在得到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后,“小毛驴”开门营业了。
像“乡土庄园”的农家特色一样,“小毛驴”也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一位运城来的客商吃了一次火锅后,便急不可待地要找“老板”加盟。侯马的一位客人也是对该火锅赞不绝口,饭后非要带回去一些给家人尝尝。消费者的赞誉给了海英极大的信心,她说,待“小毛驴”成熟后,就要开始考虑搞毛驴养殖基地和驴肉深加工的问题。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吃到养生可口的驴肉。
谈起创业的起伏坎坷,海英始终很平静。她说,人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坚持,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懂得客观冷静的分析问题。其次是学习能力,要始终坚信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提高人的能力。再次是创新,只有创新才可能发展,只有创新才可以进步。“乡土庄园”一步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它始终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
有人说海英是走在创业前沿的女强人,因为她用严格与信誉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也有人说海英是心怀爱心的女经理,因为她用善良与真诚赢得了员工的赞誉。可海英总说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因此,她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社会、帮助乡亲。
采访后记
很多人有创业的梦想,但真正追梦成功的却不多。其实,在我们身边,不乏像张海英一样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人,或许他们很忙、很辛苦。或许曾经屡遭磨难,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服输、不放弃,永不言败。他们生活的都很快乐、很充实。当然,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要么眼高手低,对一些事情总不屑一顾,到头来终一事无成。的确,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你付出了、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坐享其成、好逸恶劳者,永远不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认准目标,勇敢地向前走,不怕失败,执著追求,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希望张海英的创业经历能给一些正行进在创业之路上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记者 李晓琳)

  【责任编辑: 高卓然】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