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中国梨博园开园迎八方宾朋

2013-09-27 08:45:44 来源:

 隰县·中国梨博园开园仪式上精彩的文艺演出。记者 田青松 摄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田青松)金秋时节,梨果飘香。9月26日上午,国家4A级景区——隰县·中国梨博园正式开园迎客。它将成为该县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鹿山、精美绝伦的“国宝”小西天、气势非凡的明代大观楼、晋西革命纪念馆、毛主席东征路居地、堆景山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景点之后的又一旅游亮点,以其秀美的梨园风光和独特的生态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隰县素有“中国金梨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的美誉。该县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并且无污染,发展梨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被专家誉为“中国梨王”的玉露香梨闻名遐迩,誉满天下。近年来,该县坚持“梨果富民”不动摇,连续开展“梨果提质年”活动,全县梨果面积达到32万亩,成为全省“一县一业”基地县和典型示范县。2013年,该县提出了“主攻玉露香、八年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每年玉露香梨新栽2万亩,高接换优2.5万亩,长抓“四配套”(果水配套、果肥配套、果与林下经济配套、果与科技配套),短抓“六环节”(栽、接、管、防、储、销),到2020年,全县玉露香梨挂果面积将可达到20万亩,总产量达到8亿斤,产值达到24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可超过3万元,梨果产业已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第一主导产业。“中国梨王”玉露香梨以其果型美观,色泽鲜艳,香甜适中,肉多核小,一上市就受到市场欢迎,被全国各地的果商抢购一空,“地头价”达到8元钱一斤,市场价格比去年翻了一倍。城南乡李城村村民田月明是当地的梨树种植大户,他承包的66亩玉露香果园,今年收入超过100万元。难怪村民们都说:“梨果成了咱山里人的致富果!”

为传承梨文化,打造梨品牌,该县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从2011年开始依托位于城南乡路家峪村的300年老梨树群建设中国梨博园,这是迄今山西唯一的以梨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园。

置身群山怀抱的梨博园中,绿草青青,湖水泛波,青山叠翠,景色迷人。百余株粗壮的老梨树形态各异、果实累累,与周围新栽植的樱桃、葡萄、山楂、丁香等树种交相辉映。据介绍,该园项目建设期为5年,总投资9.27亿元。建设过程中,按照“布局园林化、景点特色化、整体自然化”的建设理念,地形整理突出“自然”,道路修建体现“循环”,树木搭配显现“特色”,人造景观体现“和谐”,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打造,目前,梨博园主要建成了“一环线、二区域、三群落、五展园”。“一环线”:以梨博园景区环博路为游客观光路线,贯穿园区各景点;“二区域”:文化体验区,包括梨文化广场、梨文化展区和家峪湖景区。生态体验区,包括梨园九曲、鸳鸯湖、鸳鸯亭、花草树木、皇家马拉车、游船、垂钓体验等;“三群落”:百年梨树群、山地梨园群、农家特色群;“五展园”:百种梨树园、农耕文化园、水果采摘园、名人植树园、珍禽动物园。同时,温泉地热勘探项目初见成效,梨餐聚农家特色饭馆投入使用,梨文化博览馆布展即将完成,项目区显现出“百梨争艳、乔灌相间、循环贯通、山水一色、景观怡人”的景象。

中国梨博园全部建成后,将极大地丰富隰县梨果产业的宣传内容和内涵,成为突出“梨”主题、弘扬“梨”文化、唱响“梨”品牌的特色景点,标志着隰县农业产业向文化产业进一步延伸,而且为梨果产业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推动梨果产业扩规提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生态文明和旅游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园仪式上,除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外,还进行了以梨为主打的特色农产品及工艺品展览,受好了游客的好评。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