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段龙章:袭击粉碎鬼子的强种稻田计划

2015-09-07 11:04: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说起段龙章,原太岳区警卫四团参谋孙宗武老先生对他可谓是赞誉有加:那人打仗可真是一把好手,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大概才二十出头吧,但是打仗可从不退缩。十几岁参加抗战,一生颠簸,只可惜,祖国和平了,他却不在了,走的时候才五十岁。”提起段龙章的去世,孙宗武老先生满是遗憾。

    书生意气、身先士卒!

    抗日战争时期,洪洞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一个敌我争斗的重点地区。1939年阎锡山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之后,汾河以西地区全部处于阎锡山的控制之下,同蒲铁路和通向东山的大路均被日本鬼子和伪军设点占据。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种艰苦复杂的环境中,段龙章首先考虑的是群众、县委和抗日政府的安危。孙宗武老先生回忆道:每一次遇到日本鬼子扫荡、清剿或者是蒋阎反动进攻的时候,作为游击队的大队长,段龙章总是先把县委和政府机关安排到比较安全的地方,自己主动带着部队去参战迎敌。”

    段龙章从刚开始的宣传员到213旅57团2营的党分支部书记再到洪洞独立团团长,无论官职多大从来没有丝毫的官气。在洪洞抗日的六年间,学生出身的他每次遇到危险,总会身先士卒。

    “不管是他的战友,还是他的领导,他对每个人都很关心,尤其是对民兵,更是爱护有加。每一次打了胜仗,他都会想办法抽一部分枪支弹药去装备民兵。在他的眼里,民兵和群众都很重要。”年岁已高的孙宗武老先生回忆起段龙章的点滴,如同泄了闸的洪水滔滔不绝,1943年至1945年间,为了配合我们太岳军区粉碎鬼子的大扫荡,段龙章带着他的游击队没少出力。为开辟道路,段龙章带着他的队伍多次去袭击同蒲铁路,而且每一次偷袭他都会亲自侦查然后再严密布控。跟他一起作战的民兵经常说,只要有他们段大队长在,别说是让他们扒铁路、割电线,就连鬼子的碉堡他们也照上不误!”

    机智勇敢、战绩出色!

    在战友们的眼中,段龙章是一个机智勇敢、胆大心细的人,无论大小战役,他都要认真备战,多方思量。

    随着战线延伸,日本国内劳动力和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日本政府全面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政策。“1943年,鬼子打着‘以战养战’的口号,在洪洞南秦村一带抢夺民田种稻,而且还抓周边的年轻劳力为他们干活。手无寸铁的乡亲们是敢怒不敢言。”回忆往事,孙宗武娓娓道来,那时候段龙章才二十多岁,虽然很年轻,但是做事却很老成,他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稻田斗争,同当时的县委书记黎魏、县武委会主任孙名烈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完美的斗争计划。鬼子白天抓人种稻,他就带人晚上去搞破坏。最后不但救出了被抓走的村民,而且还袭击了鬼子的‘稻田事务所’,彻底粉碎了鬼子在洪洞的强种稻田计划。”

    据孙宗武老先生介绍,抗战时期,盘踞在曲亭镇的汉奸警备队,经常打着鬼子的幌子出镇骚扰百姓、强取豪夺,群众无不深恶痛绝。段龙章同志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缜密的侦查,在一天夜里带领一个连的士兵悄悄地潜入镇内,仅仅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收拾了汉奸警备队。

    “1944年初,有一次段龙章从民兵口中得知扫荡我们太岳军区根据地的日军要经过苏堡、蜀村向洪洞县城撤退。他认为这是伏击鬼子的最佳时期,于是就带领2连和57团一个连配合,连夜赶往蜀村,埋伏在村西公路两侧。待敌人进入包围圈后,身先士卒,率先杀敌,跟战士们速战速决。在我军没有伤亡的情况下,歼灭了鬼子一个小分队和伪军的一个排。”提起段龙章的英勇战功,孙宗武竖起了拇指。

    经历风雨、相濡以沫!

    段龙章不仅在战场有着傲人的成绩,生活上也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战争年代的结婚都特别简单,段龙章和他妻子还是我做的媒呢。”孙老先生打趣道,那时候,他们俩都是积极抗战的热血青年,而且对彼此都非常有好感,大概是1943年,他们的结婚仪式被我们用‘一把核桃一把枣’给打发了。”

    在段龙章二女儿段香玲眼里,父亲和母亲是真诚相爱的:他们的感情被战争所洗礼,忠贞不渝,朴实无华。”在段香玲的记忆里,小时候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他们姐妹几个跟母亲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那时很多在战火中诞生的孩子都被交给老百姓抚养,为了孩子能够存活,父母们不得不舍弃亲生骨肉。但是母亲却不,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又舍不得我们骨肉分离,她硬是选择了在战争环境中把姐姐跟我带在身边。”

    段香玲回忆道:印象之中,生活有多艰难,但是从来没有见过父母吵架,生活好转之后父亲对母亲更是关爱有加。他经常告诫我们说,我们的母亲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是老革命、老干部,是为了照顾我们、支持他的工作才当了随军家属,我们都应该尊重她、感激她。”

    原本以为和平年代到来之后,段龙章能够跟妻儿共享天伦,却不曾想病魔的爪牙正在一步步向他逼近。1971年9月12日,年仅50岁的段龙章因病在上海去世,结束了他的戎马一生。

    文/图记者 王隰斌 杨杰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