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特色美食——乡宁油糕

2015-06-04 15:37: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农历四月初八,是乡宁县城“结义庙”古会,又名“油糕会”。逢会期间,县城里的油糕摊多达三五十家,国营、集体均有,赶会者以饱吃油糕为乐趣。

    乡间一些年纪大或患病在家的人,不能到县城赶会,也要托人捎买几包油糕,在家分享。因而,乡宁县境内有“宁穷一年,不穷一天”、四月无钱,枉活一年”的民间谚语。

    乡宁油糕以“皮脆肉软、味道甜美”而享有盛名,而油糕则被热情好客的乡宁人当作招待客人的上等风味名吃。大家取“糕”为“高”的谐音,把吃油糕当作一种传承吉祥的载体流传下来。逢年过节、款待亲朋、欢聚贺喜,油糕都是餐中的珍品。

    为此乡宁县城一年一度的“四月八”古会便成了当地吃油糕的鼎盛之日。

    查阅相关资料,在《尧都风味美食》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油糕会,始于北宋建隆三年,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说,北宋建隆三年,乡宁人民为了祭祀晋大夫荀息,在县城东15里的柏山山腰兴建荀息庙,每年四月初八在柏山集会,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在县城西关建起规模宏大的结义庙,这样,原以祭祀荀息为主的集会,便从柏山移迁县城,逐渐演变成祭祀结义庙的“刘关张”。1947年乡宁解放后,四月初八古庙会又逐步变成了物资交流大会。

    乡宁油糕用料考究,制作独特,是尧乡风味小吃之一。它以“香、甜、酥、脆”闻名省内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原料:面粉500克,水600克,白糖150克,混合油(动物油和植物油)150克。

    制法:

    1.烫面。锅里水沸后,把面倒入锅内,面起泡时,充分搅拌,把水和面搅和均匀(面硬可适量加水,面软不要加面)。等待烫的面能用手摸而不粘手时,即可将面翻到案板上备用。

    2.搭面。也叫勾芡,这是油糕虚脆的关键。拿一块干净的湿布把烫面摊开,用筷子划成小块放气。天热晾放两小时,天冷放7―8小时,可使油糕发软。包糕时,按500克烫面50克干面的比例掺和揉匀,可保持油糕皮脆。

    3、包糕。在案板上放一块平面光滑的小铁片,将切成面剂的烫面团用手掌在铁片上压成薄片,包上白糖馅即成糕坯。

    将包好的糕坯用小铁片压扁,既光且圆,以每500克面包30个为宜。

    4、炸糕。贵在掌握火候,锅内油花四溅是火大,皮易黑,糖难溶,炸不熟,味不佳。油面平稳,只冒泡是火小,糕脱皮易破裂,糖外流,味道也不好。

    锅内油平缓翻滚,糕坯下锅就漂起来的火候最合适。炸时,一次不要放得太多,要来回翻动。

    5、盛放。炸出的油糕要放在空气流通的篮筐里。这样,八九个小时后仍脆。否则,受热变软,面质粘腻,味道就不佳了。

    这样,一盘香喷喷的油糕就炸了出来,看上去又黄,吃起来又脆、又香、又甜。(遆红戎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