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丁村人汾河湾渔猎
丁村文化晚段,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地点在丁村汾河对岸的丁家沟口。这里背依黄土,面濒汾河,由两种文化组成。一种沿袭丁村文化传统的粗大石器,主要有大石片、三棱大尖状器、斧状器、宽型斧状器、双阳面石刀、石球等组成。一种是以燧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典型细石器,品类有锥形、楔形、船形等形态的石棱以及细石叶、石棱式小刀、短身圆头刮削器、斜边雕刻器、琢背小刀、圆底石镞、楔形析器等。很明显,丁村晚段文化是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融合体,是传统的丁村文化接受了业已成熟发展的细石器文化的影响而走向了更高的境界。学者们据其性质又将之称为“新丁村文化”,距今约二万六千年左右。
“丁村人”上承北京猿人,下启山顶洞人,几乎连贯了三十万年的时间,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丁村人制造的石器,主要用于狩猎。丰富的动物化石让我们看到了丁村人的食物。丁村发现的动物群有6目28种之多。食虫目有鼹鼠,食肉目有狼、貉、狐、熊、獾,奇蹄目有野驴、野马、披毛犀、梅氏犀,偶蹄目有野猪、赤鹿、葛氏斑鹿、大角鹿等,长鼻目有印度象,啮齿目有河狸等等。这些动物和“丁村人”同生共长在汾河湾,构成一幅远古的风情图卷。
在众多的石器中,有一颗石球。石球拴着草绳,草绳拴上长杆就能投掷。这多数用于猎获猛兽,遇到野猪类的猛兽,先祖就会将拴着石球的长杆投掷出去。
长杆碰在猛兽身上不动了,石球却带着草绳一圈一圈转动,将长杆死死缠紧猛兽。同时投掷出的带长杆的石球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好多件。缠满长杆的猛兽在密林中无法行走,更别说逃窜,只能成了猎物。猛兽的蛮力,输给了先祖的智力。
石球,是先祖智力的创造物。它创造了先祖更广阔的食物空间。石球被称为“原始炮弹”,被陈列进了中国军事博物馆。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