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吴村镇南太涧村有数十座明清时期的大院,不少大院保存完好,见证了昔日范家的辉煌,也印证着清代晋商在临汾的兴盛。这些院落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建筑精巧。有一处院落内的建筑因其设计独特而备受关注,这就是七旬老人张仙仙家的鼓亭。
张仙仙夫家姓范,她所住的院落也是许多范家大院中的一座。这座院落跟其他院落最为显著的区别就是一进大门就能看到照壁旁的鼓亭。由于年久失修,曾经别致的大院院门已经坍塌,通过大门外两侧精美的影壁可以想象院门昔日的精巧和高大。大门外的影壁对称而立,正中青砖巧妙砌成钱币图案,两侧影壁下各有一组精美的砖雕。院内正对门的影壁镶嵌于房屋的背墙中,与院外大致相同,只是影壁更大,周边的砖雕及装饰更为美观大方。鼓亭就位于这个影壁的西侧。
鼓亭长4米左右,宽两米左右,为砖木结构,背靠西侧高大的土墙。鼓亭装饰精美,最上端为砖雕厦脊,每块砖上都有雕花,正中有9块砖,两侧为龙头图案。鼓亭呈斜坡向下状,如一座镶嵌于墙中的建筑。建筑巧妙别致,在北方大院中设鼓亭的院落并不常见。
遗憾的是,这座历经风雨的鼓亭,由于风雨侵蚀,大半已经坍塌。散落的瓦片砖石,就堆砌在鼓亭之下。
“鼓亭就是敲鼓用的,下雨时鼓亭下可以避雨,平时也可在下边纳凉休息,建筑虽小,但作用很大,也很美观。”张仙仙介绍,以前结婚大多骑马敲鼓,有喜事的时候,鼓亭就发挥了作用,成为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鼓亭前是一片开阔的场地,表演的时候鼓队站于鼓亭下,参加婚礼的人就站在鼓亭外的场地上。
“我在鼓亭下见证过好几对新人的婚礼场景,那时候鼓乐喧天,非常热闹,给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张仙仙介绍,随着时代的变化,原来的婚礼仪式消失了,鼓亭还在,但再也没有鼓乐响起。
如今,曾经精美的鼓亭残破坍塌,用颓废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往事,印证着一个已经远去的时代。
“我们范家大院经常有领导和外地游人来参观,文物部门也做过普查和登记,”张仙仙希望有一天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鼓亭恢复往日的风貌,再现曾经的辉煌,延续一个时代的记忆。
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