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五十)

2017-07-11 21:19: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作者乔忠延

    介子推避世隐居

    介子推不争功邀赏,可是有人为他鸣不平。邻居解张赋诗一首,夜里写好挂在城门上: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猛然醒悟慢待了介子推,赶紧派人召他受封,才知道他早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自前去寻访,绵山重峦叠嶂,谷深林密,哪里找得见?晋文公急于见到恩人,就下令三面烧山,留一面供介子推出来。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也没有看到介子推露面。大火熄灭后,晋文公在一棵烧干的树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他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据说,此后“足下”就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而且,命人将介子推母子葬于绵山。

    为纪念他的恩德,每逢介子推遇害之日,家家不准用火,这便有了寒食节。

    此说,当然有些牵强附会,经不起推敲,但是,由此可见民间对耿介之士是何等尊敬。

    对于介子推的家乡,有说是闻喜户头村的;还有说是夏县裴介村的。翼城县则说,介子推姓王,名光,家乡就在绵山脚下的王庄。当然,此绵山不是介休的绵山,而是翼城的绵山。翼城人以为,介子推背着年迈的母亲不可能行走那么远,只能是晋国腹地的绵山。与翼城人认识接近的是卫聚贤先生,他也认为背着老母负重前行的介子推不会隐居介休绵山,不过,他以为应该隐居的是他的家乡万荣县的孤山。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临汾史话(四十九)

 

下一篇: 税收起源在临汾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