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恩
(接上期)
再比如说元代戏台。元代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就是襄陵人(近代陶寺隶属襄陵县管辖),还有其他寺庙中的戏台,都印证了陶寺戏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后陶寺的“家乱弹”,也叫家戏(即蒲剧),在襄汾、临汾等地很有名气,解放运城战役胜利后,陶寺党支部接到襄陵县政府和区政府通知,陶寺家乱弹随县慰问团,赴运城慰问子弟兵,连演多场。还有“雄狮登天塔”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生发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近两千年历史,现已蜚声国内外,先后参加了山西第三、四届广场艺术节并获金奖;参加杭州中国第七届艺术节获得大奖;2005年又参加华夏一绝民间艺术大赛获银奖。此外,还有旱船、高跷、社火等,可以说多姿多彩。
现在的人们依然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每年夏、秋两季,吃罢晚饭,我的乡亲们总会就地围拢,板胡、笛子、梆子腔,拉的拉,唱的唱,一派祥和景象。我想,这应是历史文化熏陶的结果。
惋惜之余
非常可惜的是,从我小时候记事起,从村内到村郊,到处可见到大片大片的瓦砾堆,那正是被拆寺庙的遗址,包括了规模宏大的崇福寺、祖师庙、“九凤朝阳”、三结庙等,至新中国成立后,陶寺惟剩村中关帝庙及献殿和元代戏台、村东东岳庙的献殿及十多个城门洞,上部庙宇神像所存几遭毁坏。到现在只剩下了关帝庙。
陶寺村的古建筑对人们的影响,对历史的影响已深深钦入人们的记忆之中。当旅游成为一种产业,影响着某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时,陶寺人民对那些建筑是难以忘怀的。但一个时代造就的辉煌往往毁弃于一场战争或无知之中。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于1939年一把火烧掉了美轮美奂的关帝庙前的连三牌楼。后住在安李村的日本鬼子需要烧饭的柴火,又砍掉了千年古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1948年我人民解放军对临汾的攻坚战开始,要攻下号称固若金汤的卧牛城,需要大量的木材、门板做云梯,以及支撑巷道和战壕作业。距临汾仅仅20公里、刚刚获得解放的陶寺地区的人民,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捐出了近万块门板后,还是不足,只好把陶寺及安李、中梁、南岱山等村庄的寺庙几乎大部拆掉了。是啊,战争就是那样的残酷。
在我叹息之余,感到欣慰的是,2015年9月14日《山西日报》以《一座都成定位华夏文明主脉》的通栏大标题、以“襄汾陶寺遗址是帝尧都城,使尧文化由传说成为信史,树起5000年中华文明的伟大丰碑”为副题的文章,确定了陶寺遗址的重要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负责人王巍表示“尧都平阳”已成定论。著名考古学家、我国考古类型学奠基人苏秉琦先生指出,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奠定了华夏的根基”。陶寺为帝尧都城已成定论。王巍还强调,“通过陶寺遗址证明尧文化是中国文明的源头,根据尧文化的礼仪文化、器乐文化等文化产物,打造以尧文化为内容的各类文化产品。”
……
这些使我对陶寺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是啊!上古文明要开发,近代的文明也要开发,像陶寺古建这样非常宝贵的民间文化和艺术瑰宝怎样去开发利用、造福百姓,让老百姓的感叹变为眉飞色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由此我想到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些地区以各种投资方式,修复或重建一些毁坏的建筑和遗迹,陶寺的人们也在期待着它的重新辉煌。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