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言传身教,儿女孝顺家和睦;投身社区,老有所为享快乐;夫妻恩爱,相濡以沫50载。1月18日,记者来到车站社区五道庙小区2号楼,用心聆听一对金婚夫妻的“幸福宝典”。
以身作则
儿女面前是“表率”
76岁的安幸田,在原临汾铁路分局生活段工作了40多个年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站段和一线铁路人员的吃喝拉撒,我是面面都要照顾到。”1962年10月,月老”的一根红线将安幸田与陈桂香紧紧拴在了一起。从此,见证着两人“牵手一刻,相伴一生”的幸福诺言。
“那时,我一个月工资47.5元,要养活6个儿女,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老伴除了照顾孩子们,还靠她98斤的身板在外面推着平车拉煤、拉砖,在生活段公寓里洗被套,一干就是20多年。”看着陈桂香因常年使用凉水而关节变形的双手,安幸田眼眶不禁泛起了一丝泪光。
“老头一心扑在工作上,作为‘后勤部长’我对家庭也要尽一份责任,尤其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们更是严格要求,不敢松懈。”陈桂香说,4个女儿2个儿子全部在铁路部门工作,从小受父母影响,对待工作个个兢兢业业、吃苦肯干。生活中,儿女们更是以父母为榜样,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包容,夫妻间一团和气,孝顺父母,婆媳和谐,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老有所为
社区事业再出力
作为车站社区第五网格的格长,72岁的陈桂香负责五道庙小区12栋楼600余户居民的大事小情,可谓一个没有“官衔”的小区“大管家”。
调解邻里矛盾、传达社区政策、解决居民疑难……陈桂香说,在安幸田的大力支持下,她就像马达一样,即使再辛苦也是乐此不疲。
“每年寒暑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和第五关工组的姐妹们一起组织孩子们听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开展公益劳动、举办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又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生活。”陈桂香说,为了让孩子们培养乐于助人的关爱意识,关工组的辅导员“奶奶们”与孩子们一道走进辖区残疾、贫困人群家中,打扫卫生、聊聊家常,将温暖送到了弱势群体的身边。
“年轻那会儿,为了家庭和孩子们她受了那么多苦累。现在,不管是参加社区合唱团、关工组跑前跑后,还是担当‘格长’工作,作为丈夫,我都一百个支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只要老伴开心,我就跟着高兴。”安幸田笑着说。
相濡以沫
互相包容到“白头”
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对于安幸田和陈桂香来说,携手相伴,经历了五十四载的风风雨雨,依旧恩爱如初的秘诀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互相”。
“谁家夫妻之间没有个磕磕绊绊,只要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包容’,自然就能化解一切‘疑难’,让和谐幸福的婚姻白头到老。”安幸田说,自己患有20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了将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陈桂香学会了打针,每天准时为老伴打胰岛素是她每日必做的“功课”。
不仅如此,安幸田每日必吃的药物,什么时间吃,哪天去医院检查……只要有关老伴生活起居的事,陈桂香全部打理得有条不紊。“给老头打洗脚水,帮老头剪指甲、洗衣服,夫妻之间就要互相关爱,不要计较谁干多干少,互相多付出一点,彼此更加和谐。”陈桂香说。
夕阳无限好,携手度“黄昏”。安幸田说,每天做饭时,自己负责炒菜,老伴负责主食,两人说说笑笑,那感觉就像“小两口”一样恩爱甜蜜,也许这就是平淡的幸福吧!看着一旁的陈桂香,两人不禁相视而笑。
记者 成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