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10月企业改制后,范忠义一直担任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总支书记。魁梧的身体、黝黑的脸庞和爬满皱纹的额头……初见范忠义,这个待人和气、言语不多的“老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人感受到“老家”的温暖。
作为大明移民开拔迁徙的出发地,大槐树景区拥有沉淀了600多年的移民文化,深入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老家”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做好文化品牌,创新是关键。对于这一点,范忠义看在眼里、谋在心里、抓在落实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文化创新,其实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让文化惠民,让人们能尽享美好幸福的生活。”
文化创新让范忠义的行动有了指南。在他的带领下,大槐树人走上了轰轰烈烈的根祖文化改革发展之路。“多元投入,多种需求,群众要消费得起,因此,一切从头做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谈起这番话,范忠义可谓一语中的。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大槐树景区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和“民俗文化区”三大部分组成。通过复建广济寺,更是旅游、文化相得益彰,尽显“老家”文化特色。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打麦场、水井坊、水磨坊、茶楼等基础设施民俗村的建设,更令游人大饱眼福。这一切,无不建立在范忠义日夜的深思熟虑之上。然而每每谈及于此,他都会淡淡地说:“没啥,作为一名党员和负责人,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必须承受的。”
在范忠义的倡导下,洪洞大槐树景区专门成立了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研究中心,并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及大槐树网站,组织、聘任有关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家谱、族谱、碑文,充实移民文典资料,为不远万里前来寻根问祖的海内外游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史籍和先祖渊源。在第十九届祭祖节期间举办的移民文化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专家充分肯定了大槐树移民的现实意义及历史地位,并由中国地方志、山西史志院着手编纂以大槐树移民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地方志》《沧桑杂志》专刊。目前,该景区已收集家谱、族谱1000余册,搜集整理出版与移民祭祖文化有关的书籍23种,拍摄音像光盘10余种,为塑造精品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尽管如今的大槐树景区发展势头正旺,范忠义却始终认为,这仅仅是个开始。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继续完成“根祖文化”广场和大槐树移民文化博物院等硬件工程建设。一年一度的寻根祭祖节,范忠义更是一马当先、亲历亲为。他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周围的同志们,很多员工都动情地说:“没有范总,就没有大槐树的今天。是他带领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身先士卒,才有了如今的大槐树。”自2007年第十七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开创了以“根”为纽带、“亲”为轴线、“和”为主题祭祖文化后,多年来,“大槐树祭祖习俗”先后被省文明委列为“中国清明节”系列活动重点项目和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省文化厅还将其列入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名单。每届祭祖节,海内外古槐后裔都会携族群而来,感念先人、祭祀祖先,其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深受社会各界关注。
如今的“老家”品牌,不仅仅包含有移民文化,还有寻根文化、姓氏文化、祭祖文化、本地风俗文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初步形成了包括根祖文化、地方民间习俗以及儒释道文化精华的“老家”文化。因此,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以及范忠义本人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等各种荣誉称号。在这其中,2010年,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限公司被授予“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范忠义被授予“山西省十大文化创新人物”。
记者 鲁剑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