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阳村的“金疙瘩”

2011-11-07 10:38:00 来源:


近日,记者来到西阳村,见到了这位“新偶像”——景园园。

    面临危机

初见景园园,中等身材、浓眉大眼,幽默风趣的谈吐和谦逊礼貌的态度,让人不敢相信年仅32岁的他拥有上百万资产。他的致富道路经历了哪些挫折和坎坷?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我曾开过铁厂和石料厂。”景园园打开了话匣子。襄陵镇石膏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前,很多人都投资矿产。在他开办铁厂和石料厂的最初几年,经济效益确实很可观。不仅给当地财政创收,而且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带动了襄陵镇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即便如此,采矿业可观的利润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随着开采力度的不断加大,矿产资源逐年减少。再加上采矿业受到很多环保政策的限制,景园园就意识到,如果继续用“靠山吃山”这种思路来引领企业发展,那么最终将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现在把这些矿挖完了,子孙后代也就没有资源可以用了。绝对不能吃“子孙饭”!

    寻找出路

“在国内,猪肉几乎是老百姓家中餐桌上的必备食物。”景园园园说,常生活中,老百姓购买、食用的肉类以猪肉为主,猪肉零售业的需求很大。加上市场对一些猪肉制品,如火腿肠、腊肠等的大量需求,猪肉的市场销路很畅通,而且养猪场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给予的优惠政策、补助措施较多。“养猪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扩大规模

景园园知道,养猪也是一门学问,他聘请来专业养殖工人、引进优良种苗、配齐基础设施、买进消毒设备,积极着手落实项目策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2009年“园园养猪场”终于建设完工。如今,该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他的养猪场拥有能繁母猪400多头,预计明年5月份可出栏商品猪2000余头,产值将达200多万元。
与其它养猪场相比,景园园园的养场有着自己的特色。
“我的养猪场采用的是循环生态养殖模式。”景园园园说,“将粪排进人工池做成沼气,再用沼气种植蔬菜、玉米,最后将玉米制作成饲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养殖链,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还不会因为猪粪的大量堆积造成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我养的猪吃的饲料都是专门研制的,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景园园带着记者来到一座四层楼高的建筑前说:“这就是我们的饲料塔。”记者跟随景园园爬上饲料塔,鸟瞰整个养殖场。
这时,景园园的眼睛里闪现着兴奋的光芒,指着远处的一块荒地说:“我准备再投资200万元,把那块地方建成屠宰场、沼气池和冷库区,这样,我就可以雇人来宰杀,然后存到冷库,供应周边省市,在家接收订单,做成产销一条龙。延伸产业链条,规避市场风险,做大做强园园园养猪场,那时,我就得聘请更多人来我的养殖场工作,真正将肥猪变成能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到时候,欢迎你再到我的猪场来做客。我亲自下厨,请你吃我们猪场产的红烧猪肉。”
看到景园园信心满怀的神情,我由衷地祝愿他的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让更多市民吃上更优质、更便宜的放心肉。

记者 裴斐斐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