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 临汾662个第一书记风采录

2016-03-25 10:09: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实”字当头得民心

——记蒲县蒲城派出所驻蒲县古县乡文城村“第一书记”李鹏

“第一书记”向农民了解果树春季管护情况

  走进蒲县古县乡文城村,大家欣喜地看到一片繁忙景象:公路修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人畜饮用水解困工程实施在即,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列入计划……这位来自蒲县蒲城派出所公安干警李鹏,现任古县乡文城村“第一书记”的他,在短短8个多月时间里,实现了华丽转身,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父老乡亲都亲切地称他为“警察书记”。

  打破质疑 深入农村

  “县城离农村有多远,干部离农民有多远?”“零距离”李鹏自信地回答道,驻村后的他,言谈举止间已经成了正儿八经的“农村人”,短时间内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蜕变。

  谈起刚到农村时的情景,这位“80后”村干部这样说道:“我从县城驻到农村,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身上只有热情,但当地的村干部和农民都不太相信我能吃苦,并置身于农村工作中,以为我是来‘镀金’的,每天进村儿都没人搭理,我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既然来了,就没了退路。”李鹏不气馁、不退缩,依然每天坚持吃住在村里,虚心向村干部和村民学习,积极融入到他们中间,请教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听取意见建议,没事就拉着村干部上山下沟摸排村里的自然资源、交通环境;上门慰问老党员,看望困难群众。渐渐地,农民们对他也从冷漠、怀疑到热情相待。

  8个月来,他走访农户190余户,掌握了村情民意第一手资料,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摸清了文城村的基本情况,绘出了每户村民在村中所住的位置,综合分析了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

  情系百姓 解决困难

  “‘警察书记’,咱们村里的道路狭窄,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夏天泥泞不堪。何时能把路修起来?”“咱们村的用水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解决?”……村民的句句话语,李鹏字字都记在心里,没多久,他就专门找人进行了道路测量,估摸着需要近500万元的资金,而这个数目,对于全年村无集体经济的文城村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根本做不到。

  一看到村民们整日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中时,一想着遇到天气干旱,就会出现人畜饮水的困难时,李鹏没有气馁,而是想到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与县交通部门协调尽快规划、申报、设计从乡政府到文城村乡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与县水利部门协调,规划立项从文城沟向文城村引水工程,这两项工程列入了规划。

  脱产增收 为民谋利

  李鹏在驻村之后,常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在与果农刘海银交谈果树如何修剪、施肥等技术时,他发现,果农们在技术上仍有些薄弱,而且50%的农民收入靠外出务工,30%的群众收入靠种地,20%的群众收入靠果树种植。李鹏详细地向记者说道:“文城村要想实现小康目标,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劳务输出,加强劳动力组织、培训,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务,引进企业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现代特色种植业,该村属于黄土高原区,土地肥沃高产,果树连片集中,开发利用空间大,发展现代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是古县乡发展苹果产业的重要基地。”

  走进文城村,可以看到连片的苹果园,他下一步规划是:打造一个果园+特色养殖的精品示范基地,为农民增收开出一条新路子。”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李鹏就是这样,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文城村农民脱贫致富无怨无悔。

 

与农民心连心

——记永和县委组织部驻永和县坡头乡岔口村“第一书记”曹晓卉

“第一书记”宣讲精准扶贫政策

  她是永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坡头乡岔口村“第一书记”曹晓卉。自驻村以来,她心系村庄,稳定发展、情系广大百姓群众,用真诚、实干、担当,使该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访民情 掌握村情理思路

  岔口村村委位于坡头乡东大门,地处隰县、永和、石楼三县的交叉路口。辖5个自然村,属黄土高原或垣丘壑沟区。为了尽快转换角色,曹晓卉从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用了20天的时间深入岔口的5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详细了解村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倾听农民的意见和要求,广泛征求对村“两委”和岔口村发展的好思路、好办法,为改善岔口村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办实事 改善民生解民忧

  “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不能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了承诺,就一定要实现。”曹晓卉经常对自己说。该村的主导产业是玉米和核桃,但每到秋收季节,由于田间路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收获的玉米和核桃如何运输便成了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为此,她多方奔波,多头协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9万余元,对马里腰、永平庄、柳沟、南峪等村40余公里的田间路、通村公路进行了全面维修和养护,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她还积极与县住建局、林业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商,为村民新修垃圾池6个,改造荒坡两处、完成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进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

  讲政策 精准识别顺民意

  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中,“如何将贫困户公平、公正的选出来,成为村‘两委’班子最头疼的事。”曹晓卉说,作为“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便于村民理解,她将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意义、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八不进”等要求制订成了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个村、每一户、每个人,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会等形式,把政策讲清、把程序讲透,把要求讲明,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截至目前,确定贫困户19户、40人,其中,绝对贫困户5户、12人,特殊贫困户12户、24人,综合因素返贫户2户、4人,为下一步信息的录入上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送温暖 全力帮扶暖民心

  “群众满意度是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最好评判,能为群众办点实事、解点难题,我心里就感到十分舒坦。”曹晓卉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为切实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她积极协调县卫计局,在该村开展了“送医送药送温暖”义诊慰问活动。免费为求医问诊的群众把脉、测血压、做B超,开处方,发放药品、爱心宝,耐心为农民解答各种医疗保健咨询,并提出治疗建议。此次活动共查病看病147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000余元,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赠送爱心暖宝85个,深受群众好评。

  曹晓卉始终怀着与农民心连心,为村民办实事的激情,书写着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诗篇。

 

扛起精准扶贫重担

——记汾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驻汾西县和平镇赵庄村“第一书记”侯双华

“第一书记”慰问生活困难的老党员

  “他工作热情,办事爽快利索,人缘好。”这是村民对汾西县和平镇赵庄村“第一书记”侯双华的评价。赵庄村的农民从最初的观望、迟疑态度很快转变成了接受、支持他的工作。

  侯双华系汾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主任,已近不惑之年的他,虽然没有农村工作、生活经历,但他深知,自己肩膀上的重担该如何挑。他一到岗,就把心搁到农村,扑下身子,认认真真干起了农村工作。

  “他是我们村的一员”

  深入赵庄村走访,群众对侯双华的评价是“他是我们赵庄村的一员”,这一句朴素的言语道出了他不平凡的工作成绩。赵庄村下辖赵庄、岭头两个自然村,全村共267户、849人,就在这个地势偏远,人口不多的小村,却是全县出了名的落后村。去年年底,全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进村前,对该村的了解,也仅是社会层面的共性评价,进村后所面临的困难,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估计。”侯双华坦言道。

  起初农民对他持迟疑态度,说他是来“镀金”的,对他爱理不理,侯双华硬是凭着一次次的入户、拉家常、帮村民办实事,最终走进了农民的生活。为农民办的第一件事是自费500元,为村里购买了手提无线话筒播放器。当他了解到农民广场娱乐活动,没有音箱设备后,主动将无线播放器送到农民手中。为了尽快摸清村里的情况,侯双华牺牲双休日,走访了村里所有的农户,对每户的人口、劳力、生活困难等情况都作了调查摸底。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该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如指掌。

  “他的到来,改变了村的容貌”

  去年该村投资了21万元,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侯双华积极争取资金1万元,配备了室内版面及必要的办公设备,新建了卫生、计生知识宣传栏。农民对新建村级活动场所交口称赞,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多的是让农民感受到了村“两委”精诚团结、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了,农民看到了希望,使村“两委”的工作步入了良好轨道。

  侯双华说:“今年计划投资5万元,建设一所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和计划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资金从哪儿来,计划选址又在哪儿等问题,都向农民公开并征集意见,侯双华还承诺,要带头发展蜜蜂养殖项目。

  目前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干群齐心协力谋发展的新风貌是群众最欣慰的事情。

  “扛起精准扶贫重担”

  该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如何用好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政策,如何因地制宜抓好脱贫是侯双华时刻考虑的事情。他根据各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组织机关41名党员干部与所有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栽植核桃、花椒经济林350亩,发展畜牧养殖项目,养殖蜜蜂100箱,开展劳务输出160人等等,这些脱贫计划都是他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提出来的,侯双华把这些计划牢牢记在心中,然后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联系沟通,争取政策,积极谋求发展机会。

  侯双华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孜孜不倦的敬业奉献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赵庄村的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胜利。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